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患者男,48岁,以“发现左侧颈部肿块20+d”入院,无疼痛感,无发热、恶心,无吞咽困难等不适。体格检查:体温36.3℃,呼吸72次/min,心率20次/min,血压110/72 mm Hg(1 mm Hg=0.133 k Pa);颈软,气管右偏,左颈部气管旁可触及一质软包块,表面光滑,向胸腔内延伸,下极未能触及,可随吞咽上下小幅度活动;右侧颈部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输血全套及甲 状腺功能均处正常范围;心电图及喉镜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2.
患者男,16岁,因心慌气急就诊.体格检查:口唇发绀,心界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主动脉、肺动脉呈右前、左后排列.心房正位,房间隔未见回声中断,双侧心房增大.心室呈单腔,前后径约7.8 cm,左右径约8.5 cm,未探及室间隔回声.两组房室瓣,标准的四腔心观不能在同一切面上完整显示左右排列的两侧房室瓣,追踪扫查可见二尖瓣位于左侧偏后,其开口朝向右侧,三尖瓣位于右侧偏前,其开口朝向左侧.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左、右房室瓣口跨瓣前向血流信号呈交叉现象(图1),左房血流流向右后下方的左室流入道,右房血流流向左前上方的右室流入道.二尖瓣口左房侧可见轻度收缩期反流信号.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考虑十字交叉心、单心室及大动脉转位.后经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43.
孕妇,22岁。孕1产0,孕28周。孕期无特殊病史。胎儿系统超声所见: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双顶径68.5mm,头围254.3mm,腹围235.4mm,股骨长54.1mm,双侧侧脑室、颅后窝池未见扩张,颜面、唇、肝、肾、胃泡、膀胱、四肢长骨、脊柱排列未见异常。胎儿心脏四腔心结构显示右室内可见一13mm×  相似文献   
44.
45.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纠正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纠正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6例PICC患者异位入颈内静脉、对侧无名静脉、右心房及下腔静脉的导管,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监视引导下正位,正位后及时行导管头端定位,再行X线摄片导管头端定位,以X线摄片定位结果为标准,记录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置管后导管头端定位的准确率及纠正头端定位的成功率。结果36例导管异位患者正位成功率及头端定位准确率均为100%。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导管头端异位后正位是一种实用、直观、及时、安全的正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超声可作为能量的载体,通过组织媒介进行传播。超声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且发展迅速的治疗方法,磁共振或超声引导的HIFU一直被用于实体瘤的消融。此外,超声技术在心脏起搏和止血过程中有很大潜力,而低能量超声可以介导药物或基因的传递以及溶栓治疗。本文将超声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为明确肺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IFN-γ水平监测的意义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胸科医院的56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治疗6个月血清中IFN-γ的浓度。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和Mann-Whitney检验, 配对样本使用Friedman检验。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IFN-γ浓度在治疗过程中呈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具有肺部空洞的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FN-γ浓度高于无肺部空洞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 血清中IFN-γ的浓度在区分肺结核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2和0.646, 界值分别为1.520和2.345 ng/L, 灵敏度分别为91.10%和44.60%, 特异度分别为32.10%和69.6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治疗2个月后血清中IFN-γ浓度是否...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的特征。方法 采集左室射血分数(3D-LVEF)>50%的尿毒症患者61例和正常对照组31例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由左心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测量左心室16节段、12节段和3个短轴水平(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的同步性参数,同步性参数包括达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的标准化值(Tmsv16-SD%、Tmsv12-SD%、Tmsv1-6-SD%、Tmsv7-12-SD%、Tmsv13-16-SD%)和最大时间差的标准化值(Tmsv16-Dif%、Tmsv12-Dif%、Tmsv1-6-Dif%、Tmsv7-12-Dif%、Tmsv13-16-Dif%)。将61例尿毒症患者分为3组:A组19例,为透析时间≤ 2年的患者;B组22例,为透析时间>2年~ ≤ 4年的患者;C组20例,为透析时间>4年~ ≤ 6年的患者,并将参数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A、B、C 3组左心室16节段、12节段和各短轴水平同步性参数均增大;B组、C组较A组增大;B、C两组组间除Tmsv1-6-Di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组左心室各同步性参数与3D-LVEF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RT-3DE可以早期发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整体和各个短轴水平内心肌运动的同步性特征,为临床早期无创准确评估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定量、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测定2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22例糖耐量受损患者(IGT组)和36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Lp(a)、apoA1、apoB等血脂指标,同时检测T2DM组和IGT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计算HOMA-IR,分析T2DM及IGT患者血脂指标的变化及其与HOMA-IR的关系。结果 T2DM组、IG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a)、apoB、apoB/apoA1显著升高(P0.01),apoA1显著降低(P0.05);T2DM组与I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apoB、apoB/apoA1与HOMA-IR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Lp(a)、apoB、apoB/apoA1等血脂指标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关,且apoB、apoB/apoA1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在CV危险评估、病情与治疗监测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程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2 0 0 3年 2月 2日至 5月 2 5日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 1 2 5例SARS患者进行血清ALT、AST、CK和LD测定 ,分析ALT和AST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CK与发热、LD与肺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1 2 5例SARS患者 (39例重症病例、86例普通型病例 )血清ALT活性在病程第 1、2周开始升高 ,第 2周时重症、普通型患者的ALT升高率分别高达 87 2 %、82 6 % ,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1 2 ,P >0 0 5 ) ;第 4周后随病情好转开始缓慢下降 ,第 1 2周时患者ALT已基本恢复正常。SARS患者血清AST活性在病程第 1、2周开始升高 ,第 2周时重症、普通型患者的AST升高率分别为 6 6 7%、4 5 3%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885 ,P <0 0 5 ) ,第 4周开始下降 ,第 8周时基本恢复正常。重症患者和普通型患者在发热期的CK升高率分别为 5 1 3%和 5 2 3% ,退热后一周的CK升高率降至 2 6 %、2 3% ,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重症患者和普通型患者在出现肺损害时的LD升高率分别为 6 9 2 %和 5 9 3% ,与发病初期的升高率 (1 2 0 %、1 6 3% )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