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张军  齐越峰  孙树椿 《中国骨伤》2001,14(12):737-738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 ,以往多考虑颈椎间盘后侧方突出粘连并固定于椎动脉上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使椎间隙和横突间距缩小 ,导致椎动脉扭曲以及颈椎力学平衡失调等。但目前许多临床研究证据表明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病理因素对椎动脉刺激比对椎动脉的压迫更能够引起椎动脉系统的血流障碍 ,机械性压迫可能不是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本原因 ,而交感神经受到激惹才是引发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1~ 3 ] 。下面我们就椎动脉与颈交感神经的解剖关系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加以论述。1 椎动脉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正骨散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正骨散,对照组外用701跌打镇痛膏,疗程均为8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天观察疼痛、肿胀、瘀斑、压痛、功能障碍的积分变化情况以及皮肤过敏反应情况,并进行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检验评价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的控显率为83.48%、有效率为93.57%,对照组分别为86.81%和9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天开始,各组的证状、体征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4天开始,治疗组的疼痛、肿胀积分,对照组的功能障碍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和血、尿、便常规均未见异常;两组共4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过敏反应,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结论 正骨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镇痛、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肱骨干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下1~2 cm至肱骨髁上2 cm内的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1%~3%、肱骨骨折的20%[1].非手术治疗被认为是肱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疗选择[2],但近年随着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技术的改进,以及对解剖复位、功能恢复要求的提高,手术内固定逐渐成为肱骨干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适应证逐步扩大[3].对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骨科2016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KOA患者70例(70膝),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试验组入组34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手法治疗,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手法治疗+揿针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4周膝关节症状疗效。结果试验组无患者对揿针出现不耐受和过敏反应。试验组治疗后、随访4周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随访4周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结合揿针治疗KOA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颈椎失稳所致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错位失稳对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切断C5~C6、C6~C7、C7~T1的棘间韧带,旋转错位C6和C7椎体,建立颈椎错位失稳模型。分别在术后1、2、3个月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心肌细胞无明显改变,术后2、3个月时,心肌细胞的膜性细胞器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害,肌丝松散、线粒体肿胀,内嵴损害,糖原颗粒减少。这些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结论:颈椎长期失稳可引起缺血心肌出现器质性损害;颈椎病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因影响椎动脉血流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 ,经颅超声多普勒 ( TCD)显像技术对椎动脉血流异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从 1 997年 7月至 1 999年1 2月以来运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 1 0例 ,观察治疗前、后及转颈时 TCD的变化 ,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比较 ,进一步研究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 1 1 0例。病例选择参照最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2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8年 ,其中年龄最大为 74岁 ,年龄最小 1 8岁 ,平均年龄 47.5岁。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孙氏手法治疗颈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心绞痛病例,予孙氏手法治疗4周,观测临床总体疗效,X光片、心电图变化情况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情况。结果:孙氏手法对颈性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胸痛、心悸等症状和X光片、心电图异常的情况,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手法对颈性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5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8岁~71岁,平均41.5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1d;单侧30例,双侧5例;有明确腰部扭伤者29例,因感受寒湿后加重者5例,无明显诱因者1例。均采用拔伸复位手法治疗,每周2次,疗程1~6次,平均3次。按照中医药行业标准中骶髂关节损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个月。按疗效评价标准,痊愈2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治愈率为73%,未见手法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田宁宁  齐越峰  陈珂 《中医正骨》2007,19(12):21-22
胫骨结节骨骺Ⅲ型损伤为累及胫骨关节面的结节骨骺撕脱,骨折线经骺板,如治疗不当可发生膝反张畸形。自1995-2006年,作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该损伤1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四种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情况日趋严重,骨性关节病作为中老年人中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发病也星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在骨性关节炎发病的不同阶段采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该病治疗的关键所在。为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将我院2001年~2004年收治的4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旨在评价目前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