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85篇 |
免费 | 233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52篇 |
妇产科学 | 89篇 |
基础医学 | 249篇 |
口腔科学 | 94篇 |
临床医学 | 1187篇 |
内科学 | 455篇 |
皮肤病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119篇 |
特种医学 | 1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588篇 |
综合类 | 2365篇 |
预防医学 | 750篇 |
眼科学 | 80篇 |
药学 | 688篇 |
中国医学 | 795篇 |
肿瘤学 | 1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275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56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301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400篇 |
2004年 | 398篇 |
2003年 | 320篇 |
2002年 | 226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312篇 |
1999年 | 382篇 |
1998年 | 426篇 |
1997年 | 471篇 |
1996年 | 396篇 |
1995年 | 357篇 |
1994年 | 299篇 |
1993年 | 263篇 |
1992年 | 187篇 |
1991年 | 163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15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2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5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52.
53.
54.
55.
56.
57.
我国狂犬病病原学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四例狂犬病病例及对其尸脑组织的病原学和病理形态学观察。4例病人均有被犬咬伤史;发病后临床病状典型,表现为发热、恐水、怕风等;潜伏期和病程分别在20~132天和7~14天;临床诊断明确。死亡后尸检脑组织病理改变为病毒性脑炎病变,在感染神经细胞胞浆内均检到内基氏体。从尸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4株。又从4例病人血清中和2例病人脑脊液中分别检测出特异性狂犬病毒抗体各1例。 相似文献
58.
卵巢有梭形细胞成分内膜样癌伴肝样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卵巢有梭形细胞成分宫内膜样癌伴肝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肝样癌的组织发生。方法:收集和分析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石蜡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①1例62岁老妇,患有原发性高度恶性卵巢癌,并伴有AFP明显升高。AFP常随病情变化而变化;②病理特征主要为有梭形细胞成分宫内膜样癌和明显肝样癌成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样癌及其癌细胞内外玻璃小体AFP阳性;内膜样癌中腺上皮Keratin、EMA、ER阳性;而梭形细胞则Keratin、EMA和Vim阳性。而Desmin、Myoglobin、GAFP、HCG所有瘤细胞均为阴性;③由于AFP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患者预后不良。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有梭形细胞成分卵巢宫内膜样癌伴肝样癌为卵巢一种特殊临床病理实体,反复复发后已完全向肝样癌转化 相似文献
59.
石家庄地区儿童智力低下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智力低下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影响人口素质的严重的常见病。几年来在我院门诊对智力低下患者537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染色体异常155例,占28.86%。其中有5种染色体异常核型经国家遗传中心鉴定为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对...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抗凝血酶(AT-Ⅲ)含量(AT-Ⅲ:Ag)、抗凝血酶活性(AT-Ⅲ:A)水平、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活性水平,并与正常人、糖尿病非肾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与白蛋白排泄率(AER)的关系,以冀了解(1)AT-Ⅲ、PAI-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状态,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机理;(2)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PAI-1和AT-Ⅲ:A,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AT-Ⅲ:Ag含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ER.结果:(1)PAI-1、AT-Ⅲ:Ag、AG/A水平以糖尿病肾病组最高,依次为糖尿病非肾病组、对照组;AT-Ⅲ:A以对照组较高,糖尿病非肾病组次之,糖尿病肾病组水平最低;(2)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组中PAI-1与AT-Ⅲ:A呈显著负相关,与Ag/A呈显著正相关,与AT-Ⅲ:Ag无相关,与AER呈显著正相关.AT-Ⅲ:Ag与AT-Ⅲ:A无相关,与Ag/A呈显著正相关.AT-Ⅲ:A与AER、Ag/A呈显著负相关.糖尿病非肾病组中PAI-1,AT-Ⅲ:A,AT-Ⅲ:Ag与Ag/A间的相关性同前.结论:(1)糖尿病存在着高凝、低纤溶状态,并发肾病时进一步加重;(2)AT-Ⅲ:A、PAI-1均与肾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关联,共同介导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3)通过调节凝血、纤溶系统以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有可能延缓或防止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