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目的]探讨清创后同期行外固定支架骨延长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6月~2008年6月运用外固定支架行骨延长术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35例,32例患者有活动性感染征象,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3.5 cm(1.0~7.8 cm),患肢平均短缩4.4 cm (0~8.7 cm).[结果]平均随访72.5(35~106)个月,骨不连接处全部愈合,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骨延长区骨生长满意.平均外固定指数40.7(34.2~46.9) d/cm,骨延长长度平均7.9 (4.0~10.5) cm.依据Paley的评定标准,骨愈合情况评定:优28例,良5例,一般2例;功能评定:优30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彻底清创后同期行骨延长治疗伴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感染性骨不连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应用Ⅳ型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后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胫骨多段骨不连接应用Ⅳ型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固定加压。结果随访6~13月,全部病例均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应用Ⅳ型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后骨不连接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作者采用髁支撑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8例股骨髁粉碎性骨折,效果满意,现将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6~48岁(平均35.3岁),均为闭合性粉碎性股骨髁骨折,其中一例合并髌骨粉碎性骨折。新鲜骨折6例,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2例。受伤原因:车祸7例,高空坠落伤1例。  相似文献   
64.
长骨髓内延长器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互动式长骨髓内延长器行下肢长管骨延长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39例4 5处股、胫骨采用互动式长骨髓内延长器延长 ,术后随访时间 8~ 34月 (平均 14月 ) ,对其延长效果 ,骨愈合时间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骨延长 5~ 8cm(平均 7.2cm) ,延长速度 0 .6mm/d ,愈合指数 35d/cm ,延长指数33%。骨成角 >5° 2例 ,无骨髓炎、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无再发骨折者。结论 :长骨髓内延长器延长效果可靠 ,固定牢固 ,较内外结合法减少一次手术 ,操作简单 ,是进行下肢骨延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的内含子4(Intron 4)和外显子7(exon7)等位基因变异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发病风险的关系,探索ANFH的遗传易感因素和相关发病机制.方法 无髋关节外伤史的ANFH患者125例,按Ficat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期,健康人群126例作为对照组.静脉采血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并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eNOS基因Intron 4的27 bp重复序列多态性和exon7的G894T多态性.结果 经基因分析显示ANFH组eNOS内含子4等位基因的b/b型、b/a型、a/a型出现频率为:104/125(83.2%)、19/125(15.2%)、2/125(1.6%);正常对照组为120/126(95.2%)、6/126(4.8%)、0例(0).ANFH组的b/a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OR =4.501).经PCR-RLFP分析eNOS外显子7等位基因的894的G/G野生型、G/T杂合型、T/T纯合突变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ANFH组92/125(73.6%)、30/125(24.0%)、3/125(2.4%),正常对照组106/126(84.1%)、17/126(13.5%)、3/126(2.4%);ANFH组的G/T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94,OR=3.804).在ANFH组的内含子4序列中,特发性、激素性和酒精性病因的b/a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1/65(16.9%)、4/27(14.8%)、4/33(12.1%),其中特发性ANFH患者b/a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03,OR =2.975);在ANFH组的外显子7序列中,特发性、激素性和酒精性病因的G/T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5/65(23.1%)、7/27(23.6%)、8/33(24.2%),其中特发性ANFH患者G/T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357,OR =2.205).结论 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的内含子4序列中b/a等位基因的突变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增加,外显子7序列中G894T等位变异也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发性、激素性、酒精性病因中,内皮细?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碘仿纱条和置管灌洗在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中局部感染的疗效。方法感染性骨不连的42例患者中,碘仿纱条组为A组,置管灌洗组为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愈合时间及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的结果。结果98%的病例治愈,2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患者经济负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和B组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住院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7.
朱光辉  黎志宏  张湘生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383-384,387
目的 观察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以来采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对23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进行固定与持续加压,10例伴有肢体短缩2厘米以上者同时行骨痂延长术,延长速度2~25 cm/d.结果 随访6~24月,骨延长2~8 cm,经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骨不连接处与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再骨折与感染复发.结论 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中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轻微、适应性强、疗效确切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肱骨骨不连是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对于多次植骨术后、刨伤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性骨不连,临床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经过反复治疗不愈,伴有骨缺损的肱骨骨不连(统称为难治性肱骨骨不连),采用单侧双臂外固定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骨延长术治疗儿童双下肢肢体不等长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延长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应用单侧双臂外固定与髓内骨延长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36例,下肢短缩长度为3~27 cm,平均11 cm.结果36 例患儿骨延长4~30 cm,平均延长11 cm,合并成骨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经随访13~47个月,平均19个月,骨延长端及骨缺损端均全部骨性愈合.双下肢等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延长术对双下肢不等长进行一次性均衡术是可行的,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少、不需植骨、固定可靠、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后组配式假体重建治疗髋臼周围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肿瘤切除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术治疗的髋臼周围恶性肿瘤患者22例,男性11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44(16~65)岁。22例患者中软骨肉瘤13例,骨肉瘤5例,尤文氏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按照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II+III区为11例,I+II+III区为5例,I+II区为3例,II区为3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9(11~103)个月。至最后1次随访,无瘤存活13例(59%),死亡9例(41%)。8例(36%)患者发生远处转移,5例(23%)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根据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标准,13例存活患者的评分为(18.5±5.7)分,其中11例患者保肢成功,其评分为(20.7±2.0)分。结论:髋臼周围恶性骨肿瘤扩大切除后组配式假体重建可获得较好的 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