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7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6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DN)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70只健康大鼠被随机分为DN组(n=40)和正常对照组(N,n=30)。DN大鼠模型采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成功35只,N组予同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分别于4、12、24周处死动物,取大鼠股静脉血查生化指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肾小动脉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 结果 生化结果显示DN组各时间点血糖及尿蛋白量(24 h)均显著高于N组(P < 0.05),自第12周开始,DN组血肌酐、BUN、血磷显著高于N组(P < 0.05)。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显示DN组肾小动脉4周时已有MCP-1蛋白及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24周表达最强,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N组(均P <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第4周时DN组内膜/中膜厚度比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高于N组(P > 0.05),24周时显著高于N组(P < 0.05)。DN组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MCP-1表达、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磷水平均呈正相关(r = 0.742, P < 0.01;r = 0.740,P < 0.01;r = 0.829,P < 0.01;r = 0.580,P < 0.01)。 结论 DN早期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MCP-1呈正相关。MCP-1可能参与了DN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12.
目前发现至少有两条胰岛素刺激葡萄糖转运蛋白4易位的信号转导通路:PI3K途径和Cb1相关蛋白(CAP)/Cbl途径。在CAP/Cbl途径中,CAP是关键性信号分子,这一信号途径依赖于脂筏上的特定蛋白共同参与完成。脂筏蛋白是存在于脂质筏上的一类特殊蛋白,包括小窝蛋白、浮舰蛋白等,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参与葡萄糖转运中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探讨内皮素1及其mRNA在早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含量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ET1及其mRNA。结果ET1及ET1mRNA分布一致,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之中,髓质高于皮质,二者在糖尿病发生后1~2周肾小球内均明显减少(P<0.05),4周时开始增加(P<0.05),而在髓质中则持续增加。结论ET1参与了早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球高灌注及肾小管间质损  相似文献   
2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系膜细胞(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的系膜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ngⅡ(10^-9、10^-7、10^-5mol/L),及10^-7mol/L AngⅡ+10^-5mol/L Losartan,作用72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MCs CTGF mRNA水平变化。结果:AngⅡ能促进MCs CTGF mRNA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Losartan能部分降低AngⅡ对CTGF mRNA表达的诱导。结论:AngⅡ可能通过促进MCs CTGF的表达而促进了肾纤维化的进展;Losartan可以部分抑制AngⅡ对CTGF mRNA表达的诱导,从而可能有益于延缓肾  相似文献   
215.
肾脏病变可以导致高血压,高血压进一步损害肾脏.在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第二位病因,我国的发病率也在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216.
无肝素抗凝技术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无肝素抗凝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方法2005年1月至4月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42例危重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高危出血患者19例采用无肝素技术抗凝,设为观察组;2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设为对照组(其中3例因故改用无肝素抗凝)。两组置换液速度均为3000mL/h,持续时间12h/d,碳酸氢盐置换液前稀释方式输入。计算溶质下降率,治疗前后检测电解质、酸碱指标、凝血指标;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跨膜压及滤器寿命。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溶质下降率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跨膜压在7h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在9h明显升高;观察组滤器的平均寿命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CVVH中应用无肝素抗凝技术同样高效、稳定、安全,对于高危出血患者,是保障CVVH治疗持续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17.
目的:对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低磷血症的防治及与危重评分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危重患者25例。APACHEⅡ评分≥15,行CVVH治疗,置换液速度为4000ml/h,持续时间8~12h/d。补充甘油磷酸钠30~40ml/d。治疗前、24h、48h、72h检测血清磷的浓度、进行APACHEⅡ评分,作并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计算磷清除率。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第24小时血磷浓度轻度下降,调整补磷剂量后,72小时恢复正常;CVVH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有降低的趋势。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提示两者成负相关。结论:危重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且与病情危重程度成负相关.采用CWH治疗更易加重低磷血症,补磷应通过密切监测血磷变化来调整。  相似文献   
218.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1期)、MEDLINE(1996~2010年3月)、EMbase(1980~2010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0年3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年3月),手工检索《中华肾脏病杂志》等相关杂志及重要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并追溯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0.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862例DN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雷公藤多甙在降低DN患者24小时尿蛋白[临床期WMD=-0.49,95%CI(-0.63,-0.34);未分期:WMD=-0.60,95%CI(-0.96,-0.24)]、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WMD=-148.75,95%CI(-238.01,-59.48)]上优于常规治疗;②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血肌酐水平[临床期WMD=-8.43,95%CI(-18.15,1.29);未分期:WMD=-0.66,95%CI(-2.12,0.79)]、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WMD=1.74,95%CI(-6.34,9.83)]与常规治疗没有差异;③雷公藤多甙对DN患者血脂、血压的影响因纳入研究较少,论证强度较低,不能确定;④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高,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219.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在糖尿病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2)和模型组(n=42),建立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连续多时点观察2组大鼠肾脏Ang-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分析与肾重/体重、尿蛋白、肾小球体积和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4和8周时肾脏Ang-1 mRNA表达上调(P<0.05),24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Ang-1主要表达于肾小球,糖尿病组4~24周肾小球Ang-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峰值在4~8周,12周后逐渐下调;Ang-1表达变化与肾重/体重、尿蛋白、肾小球体积和面积呈正相关(r=0.477;r=0.164;r=0.175).结论 糖尿病肾脏存在Ang-1异常改变,表现为早期表达上调,后期表达下调,Ang-1的改变参与了糖尿病肾脏血管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