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6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36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86篇 |
内科学 | 61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80篇 |
综合类 | 205篇 |
预防医学 | 128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91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97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0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滑脱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症状较为典型的老年人腰椎滑脱病例4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结果本组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4个月,滑脱复位率90.0%(36/40),椎间融合率100%,无再滑脱现象。所有患者症状均有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按侯树勋等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36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可直接复位滑脱椎体,即刻稳定病变节段,增加椎间孔截面积以及直接后路开窗减压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扩大侧隐窝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卡压,明显地提高症状改善率。 相似文献
822.
目的观察MR磁化传递对比(MTC)成像在轻度窒息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病例组)及25名正常新生儿(对照组)采集脑常规T1WI、3D-T1WI和T1WI-MTC,计算脑磁化率(MTR),配准于标准新生儿脑模板后行统计分析。采用3dRegAna对病例组MTR与Apgar评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相比对照组,病例组右颞极、左颞下回、左额上回、右缘上回、右眶额皮质、左额中叶、右额中回及左上额叶MTR显著降低;右梭状回、右顶叶下回、右枕中回、右颞中回、右颞下回、右颞上极、右楔叶、右角回、右舌回及右颞上回MTR显著增加。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左中央后回、右颞下叶(前)、右额中回、右颞上极、左眶额皮质及右颞下叶(后)MTR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右壳核、右眶额皮质、左杏仁核、右颞下回、左舌回、右舌回、左颞中回、左枕中回、延髓及右梭状回呈负相关。组间MT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病例组MTR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脑区为右额中叶、右颞极,呈负相关脑区则为右舌叶及右梭状回。结论 MR MTC成像能检出轻度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脑区;缺血缺氧主要导致新生儿右侧脑损害。 相似文献
823.
824.
825.
背景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被动”运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ECP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而心脏康复训练是主动运动,二者联合治疗是否可使患者额外增益,目前还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EECP在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康复训练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和反搏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EECP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氧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结果 反搏组治疗后AT、6MWD、LVEF大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反搏组治疗后AT、6MWD、LVEF均大于本组治疗前,BNP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EECP能够明显改善已接受心脏康复训练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步行距离、心脏泵功能及心力衰竭相关指标,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药物及心脏康复训练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26.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开展的所有38例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57.8±14.8)岁,前纵隔肿瘤直径为(2.8±1.7)cm。手术方法为剑突下行纵行单切口(长度约4 cm),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患者因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而依靠呼吸机维持1周外,无其他显著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1~4 h,平均手术时间为(1.9±0.8)h;术中失血量为10~400 mL,平均术中失血量为(87.5±68.7)mL,手术当日引流量为50~650 mL,平均引流量为(237.4±176.4)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9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1±2.9)d。术后病理诊断为A型、B2型、B3型胸腺瘤各1例,AB型胸腺瘤5例,胸腺鳞癌1例,胸腺增生6例,胸腺囊肿16例,单纯胸腺及脂肪6例,支气管囊肿1例。术后1、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8±2.2、1.5±1.4、0.8±0.6。结论 对于早期胸腺瘤、其他良性前纵隔肿瘤以及部分早期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且能有效避免肋间神经损伤导致的顽固性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827.
828.
829.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爆炸致家兔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清洁级家兔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LI组和低剂量血必净组、高剂量血必净组,每组8只.爆炸致伤家兔,建立ALI动物模型后,低剂量血必净组、高剂量血必净组分别注射10、20 ml/kg血必净溶液,正常对照组、ALI组注射生理盐水.4 h采集血液,24 h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PCR法测定肺组织MMP-9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BALF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的含量,并测定肺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ALI组MMP-9、TNF-α、IL-6、IL-10表达量以及W/D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经血必净治疗后,低剂量血必净组、高剂量血必净组的MMP-9、TNF-α、IL-6表达量以及W/D均较ALI组降低(P<0.05),IL-10表达量较ALI组升高(P<0.05),均以高剂量组改变最显著(P<0.05).肺病理切片显示ALI组肺泡及间质水肿,肺泡腔内有浆液性渗出物及大量炎性细胞、红细胞渗出,低剂量血必净组、高剂量血必净组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血必净可通过降低MMP-9的表达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保护肺组织. 相似文献
830.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鳞癌变与慢性炎症的关系,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报道两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发生鳞癌变的病例,结合近10年的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妇女,均有长期慢性盆腔感染的病史,开腹探查术中发现卵巢畸胎瘤恶变合并盆腔脓肿,肿瘤广泛转移,侵犯肠管等多个脏器,均诊断为IIIc期.因腹茧症手术极困难,术后患者化疗与不化疗均在6~9个月内死于肠梗阻.结论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鳞癌变罕见,恶变的机制不清,但长期慢性盆腔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因.由于鳞癌变早期缺乏临床症状,术前诊断困难,故预后差,血清SCC结合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有利于MCT鳞癌变术前的诊断.卵巢畸胎瘤长期存在有恶变可能,鉴于此,一旦发现MCT应手术治疗,特别是伴有盆腹腔炎时更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