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2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351篇
耳鼻咽喉   162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78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096篇
内科学   785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3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955篇
综合类   2433篇
预防医学   888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895篇
  24篇
中国医学   852篇
肿瘤学   35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每年有4%~8%的患者可能再次出现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CABG同时损伤冠状动脉和旁路血管,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表现为血管舒张或血管收缩减弱,引起内皮细胞缺乏和吻合口局部血栓形成,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使局部内膜增厚,这是形成旁路血管内膜迁移和增生以及导致粥样硬化的基础。再狭窄是一个复杂的生物  相似文献   
962.
本文综述了国内日本血吸虫疫苗研究在总理预备金项目支持下开展了3年来的技术进展,根据课题下14项专题的总结或中期汇报内容,具体就候选抗原分子筛选、新保护性抗原探索、合成肽抗原、核酸疫苗、新型佐剂、人群再感染保护力发展规律的探讨及其它一些有关的外延性研究进行了扼要的记录和评述。文章还就项目评估译日本血吸虫疫苗研制的前景、今后策略和实施路线以及建议等的讨论意见予以阐述,提供报告。  相似文献   
963.
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颜刚  王伟 《山东医药》1998,38(12):3-4
对26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32例健康者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①IGT组空腹胰岛素(INS)和C-肽(C-P)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旋精氨酸(L-ARG)兴奋后峰值INS、C-P和胰高血糖素(GC)也明显高于对照组;②△ΣINS(L-ARG兴奋后2、4、6分钟INS比空腹增加值之和)与舒张压、体重身高指数(BMI)进行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57。提示IGT患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的调脂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8例成功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随访和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12和24周的血脂、血浆MMP-9、hs-CRP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12、24周LDL-C达标(≤1.86 mmol/L)率A组高于B组(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治疗后的ACS患者抗炎和调脂疗效更优,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65.
患者男,26岁。因"全身红斑伴发热7 d"于2010年12月9日来我院就诊。8年前患者因反复阵发性咳嗽伴胸闷,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间断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效果较差,并多次出现咯血症状,遂来我院就诊。依药敏结果于8月份开始给予利福布丁、力克肺疾、克拉霉素、乙胺丁醇等药物规律治疗,2个月后仍有咯血症  相似文献   
966.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9年8B至2010年3月入选16家医院284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降糖治疗上加用仅.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1次/d,共10~14d,考察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的总症状评分(TSS)等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研究中有15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提前出院而退出研究,故实际共269例患者完成研究。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至少10d后的平均TS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4±2.2)比(6.7±2.6)分,t=25.31,P〈0.01],有效率为73.2%。TSS评分中刺痛、烧灼感、感觉减退和麻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2、16.29、16.82、22.49,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α-硫辛酸的疗效(即TSS评分改善)与患者的疗程满14d、治疗前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血糖降低幅度、治疗前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25、0.602、0.150、0.172,均P〈0.05),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00,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肥胖无关(r=-0.027、-0.083、-0.076、-0.115,均P〉0.05)。99.2%(267/269)的医师和97.8%(263/269)的患者对疗效满意。研究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和皮疹,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7.
目的制备具有免疫活性的弓形虫表面抗原P35基因片段的重组蛋白,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5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RH株弓形虫基因组中扩增出P35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T载体中,并通过基因测序加以证实;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KDO中,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成功扩增到P35目的基因,该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经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42 000 Da大小的融合蛋白,经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重组蛋白。结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高纯度并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弓形虫重组P35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968.
我们用硝酸稀土培养基做了猪种、羊种布鲁氏菌促进生长试验,结果表明,猪种布鲁氏菌菌体细胞每分裂一次其时间可提前22分钟,羊种布鲁氏菌则可提前12.7~17.5分钟,说明硝酸稀土有促进布鲁氏菌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69.
结外淋巴瘤病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997年WHO淋巴瘤新分类与Lukes和Collins分类相比较,发现新分类突出的特点是确立了许多淋巴结以外的新瘤种,主要为:(1)边缘区结外淋巴瘤(脾、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纵隔(胸腺)、血管内、原发性渗出性大B细胞淋巴瘤;(3)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肠病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4)系统性伴结外病变(T、Null、B细胞型)及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新的瘤种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与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70.
NK/T细胞淋巴瘤的概念与病理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K/T细胞淋巴瘤是1997年WHO新的淋巴瘤分类中确立的一组特殊性外周T与NK细胞淋巴瘤。包括:①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②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③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④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等。其起源于NK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已往概念不清,命名不统一,诊断标准不一致。本文重点将此类淋巴概念和病理诊断要点作一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