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构建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日间手术质量的监测及管理提供标准、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5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德尔菲法针对15位日间手术相关管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8,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30和0.00~0.24,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82(P<0.05)和0.266(P<0.05),所有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均<0.1。最终构建的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43项。结论 构建的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内容全面,可为日间手术的质量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扎实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2.
黄耿文  丁翔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9):1035-1037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利用表达谱芯片技术比较3例HCC和癌旁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肿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的基因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00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和16例正常肝组织中ESM-1的表达。 结果表达谱芯片技术获得112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与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的基因6条(包括ESM-1)。ESM-1特异性表达于HCC的血管内皮细胞,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血管内皮则几乎不表达。ESM-1的表达水平和HCC的镜下静脉浸润密切相关(P<0.05)。ESM-1高表达组的无瘤存活率低于ESM-1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SM-1与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血管生成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已在许多外科领域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ERAS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术期的应用仍然有限.本研究通过前瞻性临床分析,探讨ERAS在PD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101例行PD患...  相似文献   
44.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euthyroidsicksyndrome ,ESS)又名低T3 综合征或低T3、T4 综合征。它是指许多患有非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出现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异常 ,表现为血清中总T3 及游离T3 浓度下降 ,总T4 及游离T4 浓度正常或下降 ,反T3 浓度升高 ,但促甲状腺激素 (thyrotropin ,TSH)浓度处于正常范围[1] 。文献报道 ,约 70 %的住院病人尤其是外科危重病人存在ESS[2 ] 。本文拟就近年来有关外科危重症的ES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外科危重病人ESS的发生机制1 1 甲状腺激素外周代谢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方法。方法 在复习有关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报告。结果 胰瘘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仍以胰肠(胃)吻合重建为主,胰管结扎及全胰切除术的应用已越来越少。围术期应用生长抑素以预防胰瘘的发生尚无定论。结论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种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包裹性胰腺坏死(WOPN)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57例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WOPN患者临床资料,并重点总结其中35例MDRO感染患者的治疗及结果。结果:全组患者病死率29.8%(17/57),其中MDRO感染患者为40.0%(14/35),而普通细菌感染患者为13.6%(3/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细菌感染患者比较,MDRO感染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升高、外科干预次数增多、ICU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住院费用增加(均P0.05)。50例(87.7%)采用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必要时行微创入路的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或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OPN)的升阶梯治疗,总治愈率72.0%,其中MDRO感染患者治愈率60.6%;7例(12.3%)采用直接先行OPN,而后联合PCD与MARPN的降阶梯治疗,总治愈率71.4%,其中MDRO感染患者治愈率50.0%。全组共检出MDRO病原菌50株,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36.0%,18/50)、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20.0%,10/5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14.0%,7/50)、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0.0%,5/50)和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8.0%,4/50)。结论:WOPN治疗上首选升阶梯策略,MDRO感染的WOPN患者预后较差,往往需要更积极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硬化剂注射失败的腹股沟疝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经硬化剂注射治疗腹股沟疝失败患者10例,采用TAPP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5±21)min。术后均于48 h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TAPP是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失败的腹股沟疝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49.
肝细胞癌中缺氧诱生因子1α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有关肝细胞癌 (HCC)中缺氧诱生因子 1α(HIF 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生成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尚少有报道 ,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10月手术切除的HCC标本 ,共计 3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疗。其中男 32例 ,女 4例 ,年龄 19~ 77岁 ,平均年龄 45 .9岁。全部病例乙肝表面抗原均阳性。癌旁肝组织为光镜下HCC组织周围的非癌肝组织。正常肝组织 6例 ,取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切除之肝血管瘤或肝囊肿周围正常肝组织。2 .…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输血致敏法构建大鼠肾移植AMR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静脉注射硼替佐米,研究其对移植肾功能和病理损害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肾C4d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68表达以反映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果硼替佐米可以明显改善肾移植AMR大鼠移植肾功能(P<0.05),减轻移植肾病理损害。硼替佐米显著降低大鼠肾移植AMR模型血清中IgM、IgG 2b和IgG 2c等DSA亚型的水平(P<0.05),同时抑制移植肾组织中C4d的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结论硼替佐米对肾移植AMR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受体DSA产生及减少移植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