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对人类的健康、生活、社会功能和国际关系构成严重威胁。人工智能(AI)已被广泛用于解决从大数据分析到计算机视觉的各种复杂问题。COVID-19疫情防治过程中,研究人员提出大量AI算法与模型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在药物研发、疫情预测、临床诊断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综述从辅助诊断/检测、网络信息监测与分析,生物医学与药物治疗,疾病追踪、识别与检测以及实际临床应用这5个方面讨论了AI在COVID-19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疫情后期管理及未来流行病的及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元胡止痛栓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栓的镇痛作用。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大鼠甲醛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大鼠痛经模型 ,直肠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栓 ,观察对动物的镇痛作用。取雌性大鼠离体子宫 ,分别于浴槽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元胡止痛栓原料药 ,观察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频率、幅度、活动力的影响。结果 :元胡止痛栓能提高小鼠热板法、大鼠甲醛法动物的痛阈 ;延长小鼠、大鼠痛经模型的扭体潜伏期、降低扭体次数及扭体发生率 ;对大鼠离体子宫自发活动的幅度降低较小 ,可减少自发活动的频率及降低活动力 ,对催产素所致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减少较小 ,但降低收缩幅度 ,减弱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活动力较为显著。结论 :元胡止痛栓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并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在江苏省9家三甲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泰州市中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配到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150 mg/次, 1次/d)+黄葵胶囊模拟剂(2.5 g/次, 3次/d)]、黄葵胶囊组[黄葵胶囊(2.5 g/次, 3次/d)+厄贝沙坦模拟剂(150 mg/次, 1次/d)]和联合治疗组[厄贝沙坦(150 mg/次, 1次/d)+黄葵胶囊(2.5 g/次, 3次/d)]治疗, 试验周期为24周。检测患者基线及治疗24周后尿肌酐及尿白蛋白, 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观察UACR较基线的变化值和变化率, 记录患者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严重不良事件、严重不良反应、导致退出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精确...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中药连花清瘟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1日至1月30日在武汉市第九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就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普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治疗组(21例,常规治疗联合连花清瘟颗粒,1袋/次,3次/日),对照组(21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发热、咳嗽、乏力)消失率,发热持续时间,其他症状(肌肉痛、咳痰、鼻塞、流涕、咽痛、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头疼、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消失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发热症状消失率85.7%(对照组57.1%),咳嗽症状消失率46.7%(对照组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4.6±3.2)d,较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6.1±3.1)d,缩短1.5 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咳痰消失率64.3%(对照组9.1%),气促症状消失率77.8%(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连花清瘟能明显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症状,为其治疗该疾病提供了初步的临床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系统评价连花清瘟制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收集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3年1月—2013年5月。结果:纳入RCT临床文献40篇,试验组2 592例,对照组2 314例。试验组有6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有10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62,95%CI=0.412~0.767。24篇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亚组分析,RR=0.62,95%CI=0.46~0.8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亚组分析,RR=0.70,95%CI=0.50~0.97。提示连花清瘟制剂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对照组。结论:连花清瘟制剂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在不同疾病用药过程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6.
目的:用有限采样方法(LSS)和图形化评价,建立1~4个时点(时间与浓度)的回归方程,估算丹参酚酸B体内暴露程度参数AUC0-24 h和Cmax,从而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生物标志物。方法:丹参酚酸B 200、300、400 mg在健康受试者静滴给药,LSS法以7 h内血药浓度数据建模。应用Jackknife法验证模型,绝对误差(APE)、误差均方及图形检测表示评价结果。结果:2~4时点的LSS完全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去预测体内暴露程度。Jackknife法验证显示,AUC0-24 h用一个时点,27例数据中有8(29.6%)的绝对误差超过15%,采用2、3、4个时点建模预测的结果较好,27例中所有预测结果的APE均在15%以内;Cmax用一个时点,27例数据中有3(11.1%)的绝对误差超过15%。采用2、3、4个时点建模预测结果也较好,27例中分别有2(7.4%)、2(7.4%)和1(3.7%)例预测结果的APE超过15%。结论:2~4个血药丹参酚酸浓度可作为生物标志物,较准确地预测AUC0-24 h和Cmax,从而方便地指导个体用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长效降压药使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进行疗效评价时临床试验操作要点和相关指标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和国际指南,对动态血压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谷峰比值计算方法进行介绍。以一个实例的模拟数据计算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等降压疗效指标。结果:谷峰比值群体计算法结果较个体计算法显著。ABPM达标受试者收缩压的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全部病例进行分析时相应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计算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时需分别采用群体计算法和个体计算法,并同时考量以评价平稳降压疗效。需对所有受试者和ABPM达标者分别分析。  相似文献   
28.
目的:基于泽泻调脂颗粒不同配伍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数据,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进行再分析,定量评价其配伍规律,为优化组方提供参考.方法:泽泻调脂颗粒4个主要成分通过均匀设计,药效指标为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分析.结果:最终模型提示X1为主要起效成分,X3为拮抗组分,X2与X4单独量效关系不明确,疗效主要体现于交互作用上.综合以上3点,当X1、X2、X4取最大剂量,X3取最小剂量时,组方有最大药效.结论:采用NONMEM分析方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联用的剂量优化进行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权重配方设计,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分为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用药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率作为药效指标。综合建立和应用权重配方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降压效应,评价两药联用在大鼠体内的降压及交互作用,分析最佳剂量配比,并做确定性实验。对权重配方原法和权重配方群体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建立权重配方模型及其群体模型,联用中组分重要程度为厄贝沙坦大于氢氯噻嗪,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存在协同作用,在大鼠体内的最优剂量配比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0∶1。权重配方原法和群体法在评价组分重要程度、理论优化组方及剂量优化比例等方面的结论相同,但群体法由于采用个体效应值直接计算,对权重指数等参数的计算更为精确,并提供个体间及个体内变异等信息。结论:综合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定量评价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的药物相互作用规律,并提供最佳剂量配比的信息,为临床合理药物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环维黄杨星D对实验性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 D)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胺碘酮(15mg·kg-1,iv)、复方丹参注射液 (1.0g·kg-1,iv)为阳性对照 ,采用冠状动脉两步结扎法诱发家犬心律失常和大鼠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0 .5 μg·kg-1)造成心肌损伤 ,观察CVB D(iv)对动物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 ,以及耐缺氧的影响。结果 :CVB D可减少犬冠脉结扎所致的室性早博和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 ;抑制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ST段和T波抬高 ,大小剂量组间呈现量效关系 ;使小鼠耐缺氧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 :CVB D对犬冠脉结扎所致的心律失常具有对抗作用 ;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增强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