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止咳宁嗽胶囊为阳性对照药,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感冒后咳嗽患者280例,治疗组210例(剔除2例),服用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3次/天;对照组70例(剔除1例),服用止咳宁嗽胶囊3粒/次,3次/天;7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咳嗽次数、咳嗽程度、咽痒程度、咯痰情况。结果 治疗组完成204例,对照组完成67例。咳嗽症状疗效PP分析: 治疗组愈显率58.82%,总有效率87.75 %;对照组愈显率34.33%,总有效率76.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全分析集(ITT分析): 治疗组愈显率57.42%,总有效率87.02 %;对照组愈显率35.71%,总有效率75.36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疗效符合方案集(PP分析):治疗组愈显率60.29%,总有效率9216%;对照组愈显率31.34%,总有效率86.57%,愈显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 治疗组愈显率59.62%,总有效率91.35%;对照组愈显率30.43%,总有效率85.51%,愈显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药理试验中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7  
不同动物的剂量换算,在基础药理和Ⅰ期临床研究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动物体型系数及其标准体重引入公式,通过查表,可方便地估算出不同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连花清瘟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MEDLINE、EMbase中检索文献,检索时限设定为2005年1月至2020年7月,检索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与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关的文献。结果:检索发现临床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共128篇,其中连花清瘟制剂组8 411例,对照组8 031例。连花清瘟制剂组有34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有44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连花清瘟制剂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为(RR=0.76,95%CI为0.68~0.86,P<0.05)。连花清瘟制剂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亚组分析中,单用连花清瘟制剂亚组分析(RR=0.73,95%CI为0.59~0.91,P<0.05),连花清瘟制剂与其他联用亚组分析(RR=0.77,95%CI为0.66~0.91,P<0.05),连花清瘟胶囊亚组分析(RR=0.81,95%CI为0.70~0.94,P<0.05),连花清瘟颗粒亚组分析(RR=0.63,95%CI为0.49~0.82,P<0.05)。连花清瘟胶囊与连花清瘟颗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其他对照组。结论:在不同疾病的临床用药过程中,连花清瘟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有限采样方法(LSS)和图形化评价方法,建立1至4个时点血药浓度和时间时点的回归方程,估算头孢克洛体内暴露程度的药动学参数AUC0-240min和Cmax,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及方法。方法:健康受试者口服用药头孢克洛250mg,应用LSS法对240min内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建模,并用Jackknife法验证模型,以绝对预测误差(APE)、误差均方及图形检测评价建模结果。结果:2至4个时点的LSS法可以准确地预测头孢克洛在体内暴露程度。Jackknife法验证结果显示,AUC0-240min用一个时点,48例数据中有23例(47.9%)的绝对误差超过15%,采用2、3、4个时点建模预测的结果较好,48例中分别有8(16.7%)、4(8.3%)和0例预测结果的APE超过15%。Cmax用一个时点,48例数据中有24例(50.0%)的绝对误差超过15%。采用2、3、4个时点建模预测结果也较好,48例中分别有8(16.7%)、7(14.6%)和7(14.6%)例预测结果的APE超过15%。结论:应用有限采样法,采用2至4个血药头孢克洛浓度即可较准确地预测AUC0-240min和Cmax,从而方便地指导个体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了两种计算中位数差值及置信区间的非参数方法——Hodges-Lehmann法与Bootstrap法,采用三种不同分布数据实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间的差异,对差异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方法: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生成正态、对数正态和双峰分布数据各两个,用两种非参数方法计算每种分布的中位数差值及其置信区间。该模拟过程重复500次。结果:当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种方法的结果相近,且与用均值取代中位数的参数法接近。当数据为对数正态分布时Boot-strap法的估计值及置信区间比Hodges-Leh-mann法偏大,当数据为对称分布时两种方法计算的估计值结果相近,置信区间略有差异。结论:对称分布的数据两种方法的估计值基本一致。非对称情况下Bootstrap法更注重中位数的位置,而Hodges-Lehmann法更多体现了数据的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评价和胃止泻胶囊上市后扩大用药人群范围对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和胃止泻胶囊治疗腹泻的疗效特征进行模型化评价并考察协变量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非对照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35家临床试验中心开展和胃止泻胶囊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主要疗效指标为止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腹泻复常率、腹泻复常时间、不成型大便次数和Leeds消化不良症状量表评分。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和胃止泻胶囊时间进程的药效学模型,考察协变量对药效参数的影响。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纳入全分析集(FAS)分析的病例共2 285例,止泻有效率为90.8%,腹泻复常率为77.3%,腹泻复常中位时间均为3 d,用药后3 d Leeds消化不良症状量表评分减少3.6分。建模发现用药前每天便质不正常次数对模型参数Emax有显著的影响。最终模型参数Emax为6次/d, ET50为2.19 d。基线值对参数Emax的校正系数为1.61,即基线每增加1次/d,Emax值增加1.61次/d。试验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14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39%,其中13例判断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试验期间共发生严重不良事件2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和胃止泻胶囊能有效减少腹泻患者的腹泻次数,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新药临床试验模拟在新药研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相关信息(尤其是药物的药理学知识)进行综合,用于研究假设并改进试验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少试验数目、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提高试验成功率、使数据中的信息最大化。另外,通过模拟还可获得对药物处置和作用的深刻理解。在新药研发中,临床试验模拟可用于对变异进行建模、评估临床操作因素的影响、评估假设、比较和优化试验设计、区分竞争性药物等。本文介绍临床试验模拟的概念、作用、发展历程、方法学,重点说明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及意义,最后做了展望。模拟可用于临床试验的很多方面,这里讨论的模拟主要基于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反映药物的处置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国际合作趋势与特征,在新药研发国际化背景下,为监管部门推动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基于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 gov)网站的数据,采集并分析2000—2020年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特征挖掘。结果:自2000—2020年,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机构的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紧密度不断增强,机构合作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结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合作网络的规模呈扩大趋势,未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机构间合作应该向着加强国际机构间合作紧密度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单剂量及多剂量用药时的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2肾1夹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大鼠单剂量或多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连续的预定时间点测定血药浓度,同时测定动脉收缩压(SBP)和动脉舒张压(DBP)等药物效应,建立效应室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并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单用、联用及单剂量、多剂量的药动学-药效学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厄贝沙坦的药动学特征呈二室模型,氢氯噻嗪在非稳态和稳态条件下均未改变厄贝沙坦的药动学参数,而在稳态条件下,厄贝沙坦可增高氢氯噻嗪的血药浓度及曲线下面积。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降压效应优于单用的效应。药物效应和效应室浓度之间符合Sigmoid-Emax药效学模型。单剂量下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间存在滞后现象,多剂量下滞后现象消失。Emax、EC50、Keo等药效学参数在厄贝沙坦组和两药联用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PK-PD定量数学模型研究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单剂量和多剂量用药后药动学-药效学(暴露-反应)关系的规律,并提供了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氨氯地平用以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药物,属于第三代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本研究对来自3个氨氯地平生物等效性试验的60个健康志愿者数据进行氨氯地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数据及协变量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N拟合分析.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用以拟合氨氯地平血药浓度数据.在建模过程中没有找到显著的协变量.个体内(残余)变异用变异系数表示,为18.7%.CL,V2,V3和Ka的个体间变异分别为27.3%,26.6%,49.9%和65.7%.V3和Ka的个体间变异相对较高(>40%),可能因为氨氯地平吸收和处置过程中的基因变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