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0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25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5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黄焕雷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5):357-359,387
<正>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最关键的后续治疗,口服香豆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凝方法,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的"金标准",其主要代表药物是华法林。然而口服华法林抗凝 相似文献
52.
左心辅助对右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左心辅助对正常及急性缺血性功能不全右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初步探讨左心辅助后右心衰的发生原因。方法 以左心房 -主动脉旁路方式植入左心辅助装置于健康成年犬心脏 ,以 70 %辅助流率行左心辅助 ,在辅助前后记录中心静脉压 (CVP)、心输出量 (CO)、平均动脉压 (MAP)、肺动脉压 (PAP)、右心室最大收缩压(RVSPmax)、右心室最大收缩压一阶导数 (RVdp/dtmax)。停左心辅助并结扎右冠状动脉 ,5min后再行左心辅助 ,分别在辅助前后记录上述指标。结果 在右心功能正常时 ,左心辅助后肺动脉压下降 17% (P <0 0 1) ,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 ;在右心功能不全时行左心辅助后 ,CVP上升 2 % (P>0 0 5 ) ,CO下降 4 % (P <0 0 5 ) ,MAP下降 7% (P <0 0 5 ) ,PAP下降 33% (P <0 0 1) ,RVSPmax及RVdp/dtmax分别下降18%和 14 % (P <0 0 1)。结论 在正常及急性缺血性功能不全右心室行左心辅助后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变化趋势表明 ,原已存在功能损害的右心室能否承受LVAD应用后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左心辅助应用后发生右心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人工二尖瓣术后瓣周反流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8月本心脏中心因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反流行再次心脏手术的病例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30~65岁,平均(48±9)岁,24例均术前行经胸二维超声检查,ll例行经食管二维超声检查.9例行经食管三维超声检查.以外科术中所见为金标准,分别对比经胸二维超声、经食管二维超声、经食管三维超声评价瓣周反流存在与否、位置、程度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经胸二维超声、经食管二维超声、经食管三维超声评价瓣周反流存在与否准确性分别为87.5%(21/24),100%(11/11),100%(9/9);判断瓣周反流位置准确性:经胸二维超声62.5%(15/24),经食管二维超声81.8%(9/11),经食管三维超声100%(9/9);判断反流程度准确性:经胸二维超声70.8%(17/24),经食管二维超声72.7%(8/11),经食管三维超声100%(9/9);判断病因准确性:经胸二维超声54.2%(13/24),经食管二维超声63.6%(7/11),经食管三维超声88.8%(8/9).结论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实时提供人工二尖瓣瓣周立体信息,在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反流存在与否、位置、程度、病因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慢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incompetence,TR)患者右心房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AT)-1、AT-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MMP2、MMP9的表达,探讨TR患者右心房重构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选择左心瓣膜病变合并TR患者60例,术前按照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TR面积的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轻至中度TR组(1 cm210 cm2);C组为对照组(TR≤1 cm2)。取患者右心房心肌组织标本,置于液氮中保存,western-blot检测AT-1、AT-2和MMP1表达,酶谱法检测MMP2、MMP9活性。结果随着TR面积增加,肺动脉高压、三尖瓣瓣环收缩期内径及舒张期内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B两组AT-1及MMP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TR程度增加,AT-1、MMP1的表达发生了改变,提示其参与了TR患者右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55.
目的:设计并制作基于心室辅助泵-罗叶泵的搏动式组织工程培养体系,并完成其基本性能测试。方法:根据血管组织工程的需求进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生物反应器主体部分由玻璃构成。启动罗叶泵,调节罗叶泵的输出压力和频率,利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物反应器内流体压力的大小和频率,利用流量计测量其实际流量。结果:生物反应器的主体部分由玻璃制备而成。所组装的培养系统经14d运行无松脱、无渗漏。心电监护仪显示罗叶泵产生的压力波形为脉冲波。当罗叶泵的输出频率固定时,循环管路中的实测压力和流量随罗叶泵输出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罗叶泵的输出压力固定时,循环管路的实测压力和流量随输出频率的增大而增加。结论:本研究所开发的组织工程培养体系稳定性好,可产生脉动刺激,可初步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三维培养。通过调节输出压力、频率等参数,可产生不同的流体规律,可用于调节心血管组织工程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与肺部切除同期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同期手术的患者共13例。心脏手术包括双瓣膜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心房黏液瘤切除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肺部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11例,肺段切除术1例、肺叶切除术4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2例,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0(12~24)h,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为41(36~64)h,术后24 h引流量为250(235~390)mL,胸腔引流时间为(5.46±2.26)d,住院时间为(8.31±3.45)d。手术标本病理:肺癌12例,良性病变2例及2例阴性结果。肺癌的病理分期:ⅠA期8例,ⅠB期2例,ⅢA期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2.2(3~40)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亡,其余12例未发现肺部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1例。结论 心脏疾病合并肺部肿瘤同期手术不增加围术期风险,近中期疗效满意,具有早期切除肿瘤,减轻分期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探讨盒式消融术式能否提高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2009年1至12月,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患者中,行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术者60例,同期配对选择60例非盒式消融术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经过相对一致的术前检查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除盒式消融组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外,两组在年龄、房颤时间、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期手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顺利随访,平均(9.0±8.4)个月.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2个月死于脑出血,非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脑梗塞.术后1与3个月,两组免于房颤率分别为70.0%对51.2%(P=0.039)与78.3%对60.0% (P =0.030);术后6个月分别为80.0%对71.7% (P =0.286).8例因房颤心律复发再次入院,两组分别有4例和2例行导管消融,两组各有1例行电复律,均恢复窦性心律,并继续口服胺碘酮治疗3个月.结论 盒式消融组通过增加左、右肺静脉之间连线,比非盒式消融组左、右肺静脉之间单一连线,明显提高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早期(1~3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但在术后半年,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评价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在二尖瓣位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最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二尖瓣位IE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及3D-TEE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TTE及3D-TEE对诊断心内膜受累各种表现形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手术病理证实二尖瓣位赘生物20例,合并瓣膜穿孔11例,瓣周脓肿3例,瓣膜瘤2例,人工瓣撕脱3例。TTE及3D-TEE诊断赘生物的敏感性为80%vs.90%,特异性为57%vs.86%;诊断瓣膜穿孔的敏感性为72%vs.91%,特异性为78%vs.89%;诊断瓣周脓肿的敏感性为33%vs.66%,特异性为82%vs.94%;诊断瓣膜瘤的敏感性为50%vs.100%,特异性为94%vs.94%;诊断人工瓣撕脱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3D-TEE对赘生物的检出率均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EE对诊断IE各种表现形式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准确显示赘生物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心脏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