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121篇
药学   101篇
  1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以近似1:1原则分成2组,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拉出标本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natural orifice tmn...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比较两种抗原负载方式对树突状细胞(DCs)疫苗的影响.方法 抽取HLA表型为A11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通过反复冻融LoVo细胞,提取肿瘤细胞裂解物或者使用含CEA片断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未成熟DCs,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s和CTL活性,并使用MTT法检测两组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两种方式均可培养的成熟DCs,诱导的CTL细胞分泌IFN-γ有所增加;转染后DCs诱导特异性CTL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11阳性的LoVo细胞,腺相关病毒提呈抗原制备的DCs疫苗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抗原负载方式.结论 两种抗原提呈方式均可培养出成熟的DCs,不明显改变DCs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并可诱导自体CTL增殖.使用腺相关病毒转染DCs的方式明显优于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抗原负载方式.  相似文献   
943.
原花青素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对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株与100、200、300 μg/ml的原花青素共孵育,分别在24、48和72 h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原花青素可引起LNCaP细胞形态较明显改变.不同浓度(100、200、300 μg/ml)原花青素对LNCaP细胞作用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1%、72.1%和86.4%.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原花青素可诱导LNCaP细胞凋亡,300μg/ml原花青素处理72 h引起36.5%的凋亡率.这3种作用均随原花青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原花青素可在体外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Na+-K+-ATP酶活性与缺血半暗带(IP)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及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5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2h再灌注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6、24、48、72h断头取脑,观察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水肿程度及脑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均在48h升至最高,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在48h降至最低,脑梗死面积在72h达最大值。结论在IP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a+-K+-ATP酶活性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行腹腔镜QM-C1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ⅠA1~ⅡA1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结局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QM-C1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09例ⅠA1~ⅡA1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妇科肿瘤医生主刀完成。分析109例患者的病理特征和生存结局,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步探索预后影响因素,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再次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中,2008—2013年期间35例(32.1%),2014—2019年期间74例(67.9%)。在2008—2013年期间和2014—2019年期间所有患者的5年累积总生存率和5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4%vs. 93.8%)及(80.0%vs. 9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就5年累积总生存率而言,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参考类别:鳞癌(P=0.003)、腺鳞癌(P=0.001,HR=28.929,95%CI 4.180~200.203)]、分期[以ⅡA1期为参考类别:ⅠB1期(P...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观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外周血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来源的DC,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分别给予磷酸缓冲液(PBS)、低密度脂蛋白(LDL)、ox-LDL、肿瘤坏死因子a(TNF-a)刺激.随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各组DC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方法对培养上清中DC分泌的细胞凶子和趋化因子进行测定.使用FITC标记的葡聚糖检测DC吞噬抗原能力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方法对DC胞质内核冈子kB(NF-kB)、NF-kB抑制蛋白a(IkB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同空白对照组相比,经过ox-LDL处理后的外周血单核来源DC表达CIMO(22.3%比45.6%)、CD86 (25.9%比82.4%)均明显高,白介素12(31.43 pg/ml比126.73 pg/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59.6ng/ml比116.3 ng/ml)分泌多,单核细胞炎性蛋白(MIP1)分泌无明显变化.同时处理后的DC抗原吞噬能力低(46.8%比10.7%),激活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刺激指数4.5比5.7),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表明,经ox-LDL处理后DC胞质IkBa的降解多,NF-kB表达高.结论 ox-LDL可以促进外周血单核来源的DC成熟,其机制与NF-kB抑制蛋白IkBa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947.
快速右室起搏建立动物心力衰竭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动物模型 ,选择太湖梅山猪 12只 ,采用快速 (2 30次 /分 )右室起搏 4周 ,之后改用 190次 /分的频率维持右室起搏 4周。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 ,观察猪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心功能参数。结果 :快速起搏 4周后 ,所有猪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的表现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壁变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明显下降 ;心导管检查结果示肺动脉压、右房压、肺动脉楔压升高 ,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动脉压降低 ;在以 190次 /分维持 4周后 ,上述参数仍保持稳定。结论 :快速右室起搏可建立稳定、持久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机制。 方法将7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头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将模型组及头针组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再灌注模型。头针组大鼠于脑缺血再灌注后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进针,同时接通韩氏穴位神经治疗仪给予电刺激,每天1次;假手术组大鼠手术操作方法同模型组,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观察术后第24,48及72小时时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及血浆中IL-1β、IL-10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头针组大鼠NSS评分在术后第72小时时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头针组缺血脑组织白细胞浸润数量在术后第48小时及72小时时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头针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IL-1β含量在术后第72小时时显著低于模型组水平;头针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IL-10含量在术后第48小时及72小时时均较模型组水平明显提高(P<0.05)。 结论头针治疗能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及血浆中IL-10表达,下调促炎性因子IL-1β水平,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浸润,从而对脑缺血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4例ACL损伤患者分为PRP组(n=42)和对照组(n=52), 2组均行ACL重建术, PRP组在肌腱移植前用PRP浸泡,并于术后第1、3、5周关节腔内注射PRP,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手术当天和术后3、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差异,比较2组术后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时, 2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升高, 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 2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当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大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PRP组股骨隧道移植物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PRP应用于ACL重建术能提高腱骨愈合的速度,缩短ACL重建术后恢复时间,提高腱骨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迈瑞BC-6800进行PLT及相关参数分析,统计PLT<25×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分成两组,A组为104例非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B组为78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C组为80例PLT及相关参数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PLT及其参数.结果:A组PLT较C组低,MPV,PDW,P-LCR均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MPV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P-LCR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是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PDW,P-LCR测定对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