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首选方法,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病例经动脉或静脉入路都可以获得满意效果。我们首次报告采用开颅显微手术联合血管内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例经动脉和静脉途径皆无法栓塞治疗的复发性CCF患者,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2个月前在外院诊断为“左侧CCF”,采用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近端的左侧颈内动脉(ICA)。术后  相似文献   
72.
血管内新型液体栓塞剂CAP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制一种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液体栓塞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 。方法 寻找自制CAP溶液的最佳配比; 在12 只家兔右侧股动脉内注入此溶液, 观察栓塞效果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表明CAP溶液最佳配比为250mgCAP、3ml DMSO和800mgBi2O3 。此溶液易于通过微导管, 不产生粘堵, 凝固约需5 分钟; 并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和栓塞血管腔完全牢固持久的优点。结论 CAP是一种较理想且有开发前景的液体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73.
例1男,52岁,住院号53875。右侧头痛一天,入院前六小时他人发现意识不清,左肢体瘫痪于1985年3月14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压134/76毫米汞柱,脉搏52次/分,呼吸10次/分。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底无改变,左侧Babinski氏反射阳性,左腹壁反射及提睾肌反射减弱。静注20%甘露醇250毫升后神志略好转,腰穿压力160毫米水柱,脑脊液透明,化验检查无异常,而后急诊经股动脉用导管行右侧脑血管造影发现: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中动脉拉直抬高,豆纹动脉无改变。考虑右侧幕上脑内占位病变并发脑疝。决定行右幕上开颅术。开颅后观察到脑搏动  相似文献   
74.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5.
颅内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18%。我科自1960年~1987年7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380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13.6%。脑膜瘤多能完全切除。唯其血运丰富,手术时瘤体往往很大,其手术死亡率约为10%。对其早期诊断及手术疗效尚有待于提高。现对本组病例作一系统回顾,并对脑膜瘤CT检查的诊断价值,术前肿瘤明胶海绵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术及几个部位肿瘤切除的手术要点,予以探讨,以利提高手术治愈率。病例资料本组中男性148例(39%),女性232例(61%)。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40.1岁,以30~50岁为最多见占  相似文献   
76.
我们自1998年9月开展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术以来发生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得到较好的处理,无死亡和栓塞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48岁。突发剧烈头痛1h伴癫痫大发作一次入院。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强直,右侧肢体轻偏瘫,全身浅反射减弱,深反射亢进,Hunt&Hess分级IV级。头颅CT示鞍上池、环池、外侧裂和左侧脑室后角高密度影,左颞叶血肿,量约10ml,Fisher分级IV级。腰穿示全血性脑脊液。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后交通动脉(PCoA)瘤和左侧脉络膜前动脉(AchA)瘤。前者直…  相似文献   
77.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经显微手术并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9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判定临床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早期症状明显改善23例,无改善4例,2例出现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对于提高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有显著的作用,是治疗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8.
我们自1987年4月采用自制的球囊状导管对26例脑 AVM 病人进行了40次栓塞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临床效果良好。临床资料及材料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0岁。AVM 位于大脑半球22例,小脑4例。  相似文献   
79.
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丁氰酯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两种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udragit)和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的栓塞效果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采用eudragit混合液和NBCA栓塞 2 4只家兔右侧颈外动脉分支血管 ,观察栓塞术后家兔全身一般状态、血管造影影像学变化及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Eudragit混合液栓塞动物血管时易通过微导管 ,不产生堵塞、粘连微导管现象 ,可诱发血栓形成 ,能产生有效的血管栓塞作用 ,无毒、副作用 ,无血管再通现象。栓塞后急性期无炎症反应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生轻、中度管腔内和血管周围的炎症反应。Eudragit和NBCA的对比研究可见NBCA栓塞的血管异物反应明显 ,血管内膜广泛受损 ,管壁坏死严重 ,这可能表明NBCA的毒性重于eudragit。结论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作为一种非粘性液体栓塞材料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 ,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