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3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 36 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一次栓塞成功,临床治愈率为 100% ,患侧颈内动脉通畅率为 88.9% ,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 3 个月~3年,未见瘘口复发。结论 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新型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弹簧圈Matrix栓塞犬实验性动脉瘤的长期组织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6条犬双侧颈总动脉建立12个实验性动脉瘤,一侧6个动脉瘤用Matrix栓塞,另一侧6个动脉瘤为对照.分析栓塞后14 d、1个月和8个月的造影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对照侧动脉瘤一直开通,瘤内无血栓形成,瘤颈无新生内膜覆盖;Matrix栓塞侧动脉瘤尽管并非致密填塞,未观察到再通或破裂;栓塞后14 d瘤腔80%以上的区域形成机化血栓,瘤颈口被薄层新生内膜覆盖.栓塞后1个月瘤腔血栓完全机化,瘤颈新生内膜增厚;栓塞后8个月动脉瘤随瘢痕组织收缩而缩小.结论: Matrix能加速犬实验性动脉瘤纤维化和新生内膜形成而不引起载瘤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应用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可能预防再通和改善长期解剖治愈结果,动脉瘤缩小可以减轻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同时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76例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全切除42例(55.3%),次全切除28例(36.8%),部分切除6例(7.9%)。术后病理提示世界卫生组织(WHO)Ⅰ级脑膜瘤71例(93.4%),WHOⅡ级脑膜瘤5例(6.6%)。术后颅神经受损26例,脑干受损2例,脑脊液漏4例,颅内感染5例。术前平均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为(73.6±8.7)分,术后6个月平均KPS评分为(79.7±8.8)分,术后6个月平均KPS评分高于术前(P<0.05)。对不同入路而言,颞下组全切率高于乙状窦后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多于乙状窦后组(P<0.05)。 结论岩斜区脑膜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且多数岩斜脑膜瘤可以获得全切除或次全切除。颞下入路全切率高,但术中出血多于乙状窦后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2019年5月,行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手术治疗的13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中,11例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术后,7例患者症状缓解; 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 5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加重,其中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 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结论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肌松监测和脑电监测相结合,探索在部分神经肌肉阻滞及不同麻醉深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的影响.方法 12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中行TceMEP监测,同时监测脑电图和5个成串刺激(TOF),计算爆发抑制比(BSR)和T4与T1比值,在BSR=0、肌松完全恢复后记录TceMEP基线;调节异丙酚和肌松药剂量,分别在肌松恢复、0.25<BSR<0.5和BSR>0.75以及BSR=0、T4/T1为25%时记录TceMEP并评估刺激时患者出现体动的情况.结果 基线时患者出现体动率较高(9/10),在肌松恢复、0.25<BSR<0.5和BSR>0.75两种情况下体动发生率降低(1/10和0/10),TceMEP波幅较基线时下降明显(P<0.05和P<0.01);部分肌松且BSR=0时TceMEP波幅较基线时相差不多(P>0.05),10例中仅1例出现体动;各种情况下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进行TceMEP监测,需避免盲目增加麻醉药物剂量加深麻醉;在脑电图未出现爆发-抑制波形时,使T4/T1维持在25%,可以有效记录TceMEP,又能降低患者发生体动的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partial muscle relax and depth of anesthesia on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ceMEP).Methods 12 patients undergoing neurosurgical operation were enrolled.Anesthesia was maintained with sevoflurane ,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The level of muscle relax and anesthesia depth were monitored by train of five stimulation (TOF) and burst -suppressed rate (BSR).After the baseline recording when T4 equal tn T1 and there was no burst suppression wave on EEG( BSR =0), then BSR was increased to 0.25 ~0.5 and above 0.75 by regulating dosage of propofol and TceMEP was recorded respectively .At the state of disapperance of burst suppression wave and cisatracurium (40~ 80)μg/(kg/h) was administered simultaneously, when T4 / T1 was equal to 25% TceMEP was elicited again.The movements of patients were also assessed during monitoring.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movement at baseline was high(9/10).At the state of recovery of muscle relax,movement incidence was decreased and the amplitude of TceMEP was attenuated greatly when 0.25 < BSR <0.5 and BSR >0.75 comparing to baseline( <0.05 and <0.01 respectively).When BSR =0 and T4 /T1 was equal to 25% , a similar intensity stimulation could almost maintain the amplitude of TceMEP as well as baseline( P >0.05) ,but there was only 1 patient showing movement.The latency of TceME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ing to baseline.Conclusions Monitoring of TceMEP need to avoid the presence of burst suppression waves EEG by deepening anaesthesia.TceMEP could be recorded at the state of partial muscle relax by T4 / T1 equal to 25% and without burst suppression wave EEG, in which the risk of movement of patients responsed to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is decreased and the effect on TceMEP is reduc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生存率,评价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术后42例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随访项目包括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变增强、肿瘤钙化、切除程度、术后放化疗等.结果 42例中,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OG,WHOⅡ)31例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OG,WHOⅢ)11例.随访到36例,随访时间62个月.其中行镜下手术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4例.OG和AOG的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93.5%、80.7%和72.7%、51.9%和38.9%.结论 肿瘤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和术后化疗是影响少突胶质细胞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低(WHOⅡ),肿瘤全切除,术后化疗和最大径小于6 cm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因子4抑制因子a(inhibitor of CDKda,p16INK4a)和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及其与少突胶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少支胶质瘤资料,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16INK4a和AEG-1表达,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42例中6例失访,p16INK4a总阳性表达率为66.7%,不同级别肿瘤p16INK4a表达阳性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降低,而AEG-1阳性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其总阳性表达率为45.2%.p16INK4a表达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而AEG-1表达则呈负相关.AEG-1与p16INK4a表达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p16INK4a和AEG-1的表达强度对判断少支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颅内破裂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过程中应用亚低温处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6年9月-2010年12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施行显微手术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亚低温处理20例,常温处理20例.亚低温处理于麻醉诱导后开始,在打开硬脑膜前达到中心体温33℃~35℃,并持续至关闭硬脑膜后复温.常温处理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法与亚低温相同.观察记录患者术后1周内颅内血肿、颅内水肿、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心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及随访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常温处理组出现术后再出血1例,脑水肿2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9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6.10±11.09)d.亚低温处理组出现脑水肿1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 18.85±10.84)d.根据GOS评分:术后1周时预后良好率常温处理的为65.0%,亚低温处理的为90.0%;术后随访3个月,常温处理的预后良好率为85%,亚低温处理的为95%.结论 术中33℃~35℃亚低温处理可显著改善颅内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后1周的GOS预后评分,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Matrix可脱弹簧圈(Matrix)是覆盖生物可吸收聚合物(BPM)并保留电解可脱弹簧圈(GDC)物理性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弹簧圈[1]。本研究旨在评价Matrix栓塞犬颈动脉瘤的造影和组织学特征。一、材料和方法1.动脉瘤模型的建立:6条成年杂种犬,以3%戊巴比妥钠1ml/kg体重腹腔内注射麻醉。用显微手术静脉囊移植法[2]在双侧颈总动脉建立12个侧壁型囊状动脉瘤,动脉瘤囊长8~10mm,颈宽5mm,两侧大小相等。2.犬颈动脉瘤的栓塞:模型建立2周后,6条犬共12个实验性动脉瘤,随机选择一侧用Matrix栓塞,对侧未栓塞的6个动脉瘤作为对照。犬麻醉后用Seldinger法…  相似文献   
20.
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最近才被描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特点类似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过去被归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一个亚型。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细微的差异,在生物学特性上,两者之间在侵袭性,复发率和预后都有不同。提示了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类不同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肿瘤。深入了解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原则,预后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