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51.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B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上肢静脉途径给药。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B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取得良好疗效,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经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3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随访6-24个月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总结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2010年间65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7例,性功能障碍1例,无大便失禁及排尿困难。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应用可有效保护盆腔脏器的功能,使一部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成为可能,适于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 法检测53例乳腺癌患者、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TPS水平;SP法检测ER、PR、c-erbB-2和Ki-67.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PS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t=-9.275,P=0.001;t=-11.25,P=0.001).TPS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53例原发性乳腺癌中,肿块直径≤2 cm组与>2 cm组的T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PR阴性组与阳性组血清TP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2,P=0.003; t=2.75,P=0.006);c-erbB-2阴性组与阳性组血清TP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01.血清TPS表达与ER、PR、c-erbB-2和Ki-67相关性显著(r=-0.512,P=0.001; r=-0.624,P=0.001 ;r=0.441,P=0.001 ;r=0.514,P=0.001); TPS表达均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转移数目无明显关系.结论:TPS可作为乳腺癌血清肿瘤标志.TPS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ER、PR、c-erbB-2 和Ki-67有关,提示TPS可能可以作为乳腺癌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mi-1及Her-2、ER、PR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表达情况。结果 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29例(48.3%),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蛋白高表达6例(2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ER、PR等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提示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6.
孙旭凌  黄桂林 《山东医药》2011,51(34):35-36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Ki-67、细胞角蛋白34βE12(CK34βE1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3例IDC组织(观察组)及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中的Ki-67、CK34βE12。结果观察组Ki-67、CK34βE12阳性率为68.0%(104/153)、41.2%(63/153),对照组分别为0、73.3%(22/30),两组比较,P均〈0.05。Ki-67表达与IDC的组织分级、pTNM分期、C-erbB-2、ER、PR有关(P均〈0.05),CK34βE12表达与ID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C—erbB-2、ER、PR有关(P均〈0.05);IDC组织中Ki-67、CK34βE12表达呈负相关(r=-0.223,P〈0.01)。结论IDC组织中Ki-67高表达、CK34βE12低表达,二者可能在ID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索抗菌治疗对兔颊VX-2鳞癌感染性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瘤粒植入形成兔颊VX-2鳞癌后,附加机械创伤及高糖饮食获得该鳞癌的炎症模型,再分为3组(n=6),A组:颊癌炎症模型使用抗生素治疗3d;B组:颊癌炎症模型以生理盐水代替抗生素对照;C组:单纯颊癌不做处理.3d后收集各组肿瘤标本,制成匀浆,取上清液与正常兔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分子HLA-DR、CD83、CD86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HLA-DR、CD83、CD86阳性率及刺激指数(stimulate index,SI)由高到低均分别为:C组>A组>B组(P<0.05).结论:抗菌治疗有助于感染兔颊VX-2鳞癌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8.
袁合林  黄桂林 《农垦医学》2012,34(4):350-354
近年来,随着诊断治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涌现,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的理念和方法日益更新,已从消极转为积极多途径的综合诊治.现就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研究DK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有无骨转移分为无骨转移组(42例)及有骨转移组(58例),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DKK1表达水平;同时对比无骨转移组与有骨转移组的血清DKK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DKK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骨转移组的血清DKK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结论血清Dkk1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作用,同时该指标可直接反应出患者是否合并有骨转移,对于临床确诊乳腺癌有诊治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状况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此对影响乳腺癌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我们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程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更加深入,发现了许多影响乳腺癌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本文就对乳腺癌复发相关因素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