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定性诊断与分期,提高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行局部切除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钳夹活检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符合率为55.6%。T1期腺癌的中位生存期显著性长于T2、T3期腺癌(分别为57个月和31个月)。结论 肿瘤局部切除术适用于良性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以及早期的十二指肠乳头癌;选用肿瘤局部切除术时,不能单纯依赖于十二指肠镜检查和钳夹病理结果,还需依据术中探查、冰冻病理结果以及术后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2.
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7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总结1993—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74例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0例,右半肝切除14例。尾状叶切除2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2例,左内叶切除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5%,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率82.4%,1,3,5年存活率为75.4%、24.4%、12、2%,最长一例现已无瘤存活8年。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肿瘤切除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病人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2年6月~2004年12月行LDP的患者4例(保留脾脏1例),平均年龄39.8岁(31~48岁)。其中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2例,囊实性占位2例。结果 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5min(95~465min),平均出血140ml(50~300ml)。1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9.8d(5~18d)。结论 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分析一个单位1986—2002年问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回顾1986—200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治疗29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全部治疗均在单一的科室技术领导下进行,有一定的连贯性。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是依据手术中所发现的病理情况决定。根治性切除术的标准是指切除的边缘病理上未发现残留癌细胞。结果在我国,肝外胆管癌是并非少见的疾病,近年来手术治疗的病例数有增多倾向。然而,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困难,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因而根治性切除率只分别为37.6%和41、2%。无切除术后30d内死亡。有4例病人于切除术后长期无瘤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为13.3%;另有2例病人亦生存达5年以上,但癌复发,现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是多态性的疾病,只是极少数表现为较“良性”的倾向,而绝大多数则于手术切除后易于复发,虽然手术似乎是已达治愈性。切除性治疗,甚至是姑息性切除,仍可以达到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扩大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治疗作用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相结合,对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及手术期间股静脉横截面积、流速及流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1)与术前麻醉状态(BASELINE期)相比,单纯给予气腹(PP期)后,股静脉横截面积由(0.72±0.31)cm2增至(1.08±0.31)cm2(P=0.004),流速由(14.23±11.96)cm/s降至(5.50±2.63)cm/s(P=0.017),流量由(596.49±477.95)ml/min降至(340.41±166.14)ml/min(P=0.018);与PP期相比较,气腹及头高脚低位(PP和RT期)时,股静脉横截面积增大[(1.32±0.14)cm2,P=0.039]、流速降低[(4.40±1.75)cm/s,P=0.034],流量[(346.69±142.66)ml/min,P=0.067]则未见明显降低;与BASELINE期相比,手术后(PO期)股静脉横截面积恢复至术前状态[(0.86±0.15)cm2,P=0.222],股静脉流速[(11.35±8.02)cm/s,P=0.412]、流量[(566.94±348.55)ml/min,P=0.840]也基本得以恢复。(2)彩色多普勒血流结合脉冲多普勒的检测结果显示,28例患者中21例可见股静脉内的血流停滞,其中15例出现返流现象。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气腹和头高脚低位体位(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RT)的双重作用,股静脉内血流缓慢,甚至会出现短暂的血流停滞、返流等现象,因此,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利早期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  相似文献   
76.
胆囊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胆囊切除术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切除胆囊手术后出血是常见的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之一。因此认识和处理胆囊切除术中和术后的出血是普外科医生所要具备的知识。正常的胆囊有粘膜下血管网和浆膜下血管网 ,由胆囊动脉供血。一般都较细 ,周围血管不多 ,组织结扎后不易出血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切除胆囊后容易出血。1.肝硬化病人切除胆囊。在肝硬化的后期 ,门静脉血流通过肝血窦的阻力增加 ,所以门静脉的血流通过侧支循环回心的血流量增加。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经过胆囊壁血管网到肝包膜至膈肌血管再回到心脏这条侧支循环建立 ,因此胆囊壁上…  相似文献   
77.
��Ѫ�����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肝动脉栓塞术 (HAE )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确切 ,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普及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肝血管瘤被发现 ,对于无症状的肝血管瘤是否治疗以及如何合理治疗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目前 ,从国内文献上看 ,HAE已广泛地应用 ,而且不仅限于肝癌的治疗。最近报道显示这种方法已被介绍到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 ,特别是肝血管瘤的治疗。但是 ,对于肝血管瘤HAE的价值及治疗形式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价。因为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之间有些本质上的差异 ,将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最主要的是无症状血管瘤本身并不影…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肝良性疾病肝切除术术中出血的控制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空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955例连续性肝良性病变切除手术病例,对术中出血、输血情况,围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数最多的是肝血管瘤和肝内胆管结石,分别占所有良性疾病的44.3%(423例)和27.7%(265例).对...  相似文献   
79.
Benign biliary stricture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hepatobiliary surgery. Benign biliary stricture is associated with major portal vein variation, which is not be found in literatures. A male patient with benign biliary stricture was admitted to th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in March, 2010.The stricture was located in the hilar confluence with intrahepatic biliary dilation and hepatolithiasis. The result of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that the hilar biliary confluence was compressed by the left portal vein and right anterior portal vein. The patient was cured after receiving gallbladder interposition, choledocholithotomy and T tube drainage. We suggested that the benign hilar biliary stricture due to portal vein variation may be named as biliary nut-craker syndrome.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在肝良性病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空军总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955例连续性肝切除手术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数最多的疾病是肝血管瘤和肝内胆管结石,分别占所有良性疾病的44.3%(423例)和27.7%(265例).术中失血≤200 ml者596例(62.4%),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