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法洛四联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法洛四联症患者同时可能合并房室缺损、右位心、双侧上腔静动脉导管未闭、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房室共道永存、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心脏畸形[1].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经左前外侧小切口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安全性和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CABG 30例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3±7.5)岁;三支血...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施行介入封堵治疗82例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35例,女47例;年龄5~79岁,平均年龄20.3岁。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39例,缺损直径0.50~2.55cm(1.60±0.55cm);室间隔缺损(VSD)23例,缺损直径0.30~1.72cm(1.05±0.33cm);动脉导管未闭(PDA)20例,导管最窄处(腰部)直径0.40~1.10cm(0.80±0.20cm),均为管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r法,动脉导管未闭大部分采用Amplatzer法,仅1例采用Cook可控弹簧栓子法。出院后采用电话、信件、门诊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无主要并发症发生,无死亡。封堵成功8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38例,室间隔缺损22例,动脉导管未闭20例。操作时间为55.0±18.5min,住院天数为5.0±2.3d,住院费用为39880±5830元。术后7d、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时随访率分别为97.5%、91.2%、85.0%、73.8%和55.0%。随访5~30个月无残余分流及严重心脏事件。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结论充分评估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经导管介入堵闭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post-infarct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行左心室重建术和线性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总结室壁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4年5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47例LVA患者;行左心室重建术25例(男21例、女4例),线性修补术18例(男14例、女4例),直接缝闭术4例(男3例、女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2例。术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6~24个月,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结果左心室重建术组术后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49.2%±13.6%vs.32.5%±12.9%,P0.05),线性修补术组术后LVEF同样较术前改善(47.5%±11.6%vs.36.9%±11.6%,P0.05);线性修补术组死亡1例,病死率5.5%;左心室重建术组死亡1例,病死率4.0%;直接缝闭术组无死亡;全组总病死率4.2%。结论线性修补术或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心脏室壁瘤均可取得满意效果,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合理方案,能够最大程度恢复左心室功能,近远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以来4年间共完成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7 ̄69(61.3±8.1)岁。两次手术时间间隔7 ̄81(42.1±30.4)个月。结果全组术后无心肌梗死。1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的呼吸道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其余恢复顺利。术后随访(9.2±7.7)个月,无心绞痛复发,无冠心病相关事件。结论随着手术技巧和围术期管理的改进,适当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采用各种技术,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术前PCI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184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合并糖尿病352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PCI组106例,术前无PCI组246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率6.2%,PCI组死亡率16.04%,非PCI组死亡率2.03%.运用x2、t试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PCI史是影响围术期心功能、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术前PCI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死亡、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由于避免了应用体外循环以及由此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与体外循环(CPB)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相比,OPCAB具有较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特别对于具高危因素病人,OPCAB的优越性更为明显.我们统计141例高危病人手术资料,比较CABG及OPCAB对其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肺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发生率虽已大大下降,但仍有1%~2%的发生率[1].BPF一旦发生,如未及时诊断及处理,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必须引起重视.本文拟就近年来对BP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体外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健康杂种狗12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狗体外循环模型。检测体外循环(CPB)后左,右房内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灌注期中性粒细胞(PMN)在肺内聚集程度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肺水含量及肺内丙二醛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减轻CPB引致的PMN在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