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对导致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1例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原始资料,对术前14个变量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引起围术期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手术年代、首次手术类型、术前心功能、心胸比例、年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心电图有左室肥大伴劳损或右室肥大伴劳损.结论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与上述因素有关.针对这些相关因素而采取某些避免或相应处理措施,可望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72.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7年2月,我院共为54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单纯CABG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80~99(83.00±5.99)岁。行停跳CABG9例,不停跳CABG(OPCAB)45例。分别行搭桥1~5(2.98±0.46)根。42例患者应用乳内动脉搭桥。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7.41%。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5例,呼吸功能不全6例(3例行气管切开),急性肾功能损伤3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后发生房颤38例。术中及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平均ICU滞留(3.90±1.96)d,术后平均住院(12.11±4.41)d。46例患者随访1~58个月,随访期死亡9例,93.5%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术是可行的。对于80岁以上高龄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处理,以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的原因,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7月64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慢性夹层9例,55例急性夹层。术前氧合指数〈200mmHg有51例。所有病例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3例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持续72h氧合指数〈200mmHg有33例,1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9d后撤机,余病例均在呼吸机辅助通气72~120h后顺利撤机。统计分析发现术后低氧与术前氧合指数〈200mmHg(P=0.002)、急性夹层(P=0.048)、BMI(P=0.046)、停循环时间(P=0.03)、术中输血量≥3000ml(P=0.001)有关。结论重视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此型患者度过术后严重低氧阶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4.
PGE1对体外循环术后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前后肺动脉压(PAP)及右心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CPB后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条狗随机分为实验组(PGE1组)和对照组,经体外循环60min后观察PAP及右心功能的变化以及PGE1干预作用。结果 CPB后,PAP较CPB前有明显升高,反映右心功能的指标如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心指数(CI)等则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GE1组CPB后PAP明显降低,而右心功能有明显升高,体循环压力在CPB前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PB可引起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降低,PGE1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促进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5.
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自 1988年 7月至1999年 12月共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为 4~ 18(平均 9.3± 3.0 )年。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17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 (MVR) 2 7例 ,MVR 三尖瓣成形 (TVP) 9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 2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DVR) 5例。结果 早期手术 (1988年 7月至 1991年12月 )死亡 5例 ,死亡率 31.3% (5 / 16 ) ;后期 (1992年后 )死亡 1例 ,死亡率 3.7% (1/ 2 7) ;在术前心功能均≥Ⅲ级。术后并发症 2 4例。结论 对生物瓣失功能病人需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勿过多分离粘连及加强心肌保护、防止术后低心排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自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共为9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其中男性60例,女性38例,年龄80~99岁,平均(83.17±5.38)岁.结果 术后死亡8例,死亡率为8.16%.平均ICU滞留天数为(3.99±1.87)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3.65±5.48)d.69例随访1~67个月,随访期死亡21例.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仍有较高死亡率,术前应加强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判断,术后积极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7.
背景:Nesprin蛋白缺失将影响细胞骨架组织和动态平衡,引起细胞骨架刚性丧失或导致细胞过早成熟老化,其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如何?目的:构建Nesprin蛋白siRNA慢病毒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针对Nesprin靶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miRNA oligo,将4种miRNA干扰质粒转入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筛选最有效干扰序列;将最佳干扰序列和pDONR221载体进行重组反应,获得含干扰序列的入门载体,再将入门载体和慢病毒表达目的载体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获得含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水平测定病毒滴度.慢病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测序证实合成的4对miRNA oligo正确,RT-PCR和western-blot筛选出最佳干扰miRNA质粒为SR-3,成功构建了Nesprin siRNA的慢病毒载体LV-siNesprin.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活性滴度为106 TU/mL.慢病毒成功了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相似文献   
78.
背景:Nesprin蛋白缺失将影响细胞骨架组织和动态平衡,引起细胞骨架刚性丧失或导致细胞过早成熟老化,其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如何?目的:构建Nesprin蛋白siRNA慢病毒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针对Nesprin靶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miRNA oligo,将4种miRNA干扰质粒转入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筛选最有效干扰序列;将最佳干扰序列和pDONR221载体进行重组反应,获得含干扰序列的入门载体,再将入门载体和慢病毒表达目的载体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获得含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水平测定病毒滴度.慢病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测序证实合成的4对miRNA oligo正确,RT-PCR和western-blot筛选出最佳干扰miRNA质粒为SR-3,成功构建了Nesprin siRNA的慢病毒载体LV-siNesprin.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活性滴度为106 TU/mL.慢病毒成功了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相似文献   
79.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术前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导致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1例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原始资料,对术前14个变量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引起围术期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手术年代、首次手术类型、术前心功能、心胸比例、年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心电图有左室肥大伴劳损或右室肥大伴劳损。结论: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与上述因素有关。针对这些相关因素而采取某些避免或相应处理措施,可望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62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对夹层近心端采用的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5.2±15.6)岁;行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B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4.6±14.9)岁;行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C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6.2±15.6)岁;行Bentall手术。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67%(6/62)。共随访54例,随访(27.3±15.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死亡原因不明,1例死于肺癌。A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主动脉窦部假性动脉瘤。C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较A组和B组长[(274±97)min vs.(194±65)min、(210±77)min,t=22.482,30.419,P=0.002,0.122;(150±56)min vs.(97±33)min、(105±46)min,t=12.630,17.089,P=0.000,0.034]。3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t=1.352,P=0.516)及围术期二次开胸、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0.342,2.281;P=0.652,0.863,0.320)。结论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和Bentall手术等方法,并各有其优缺点。掌握每种方法的手术指征,灵活运用,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