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 总结34例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2~70个月,随访30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及其后每年随访1次增强CT,观察远端假腔内血栓形成或吸收以及假腔闭合情况.结果 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8.8%.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所有患者远端覆膜支架处血管假腔均闭合,10例患者支架远端血管仍有假腔,但假腔直径均无明显增大.结论 对于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一期全弓置换及腔内支架术可以增加术后远端假腔的闭合率,减少因假腔扩大可能引起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近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连续239例患者在发生AMI后14~27(20.55±3.91)d行OPCAB(AMI组),术前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5.82±6.24)U/L,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0.07±0.04)ng/ml;将同期406例无心肌梗死史的OPCAB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 d AMI组死亡率为2.51%(6/239),其中死于循环衰竭4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导致下肢缺血、坏死1例,肺部感染合并休克1例。AMI组患者术后应用多巴胺明显多于对照组(61.51%vs.37.44%,P=0.001),术中/术后行IABP亦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术后引流量及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均多于对照组[(385.18±93.22)ml vs.(316.41±70.05)ml,P=0.022;(373.68±69.54)ml vs.(289.78±43.33)ml,P=0.005],但两组二次开胸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3.81%vs.8.62%,P=0.038)。AMI组术后30 d死亡率高于对照组(2.51%vs.1.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ICU时间[(2.01±0.95)dvs.(1.78±0.98)d]和术后住院时间[(10.33±4.16)d vs.(9.89±4.5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随访211例(88.28%),随访时间(2.89±1.02)年;失访28例(11.72%)。随访期间死亡25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4例;1年生存率为97.63%,5年生存率88.15%。结论在AMI发生2~4周、待CK-MB和cTnI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后,行OPCAB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33.
谢波  薛松  胡振雷  刘沙  黄日太 《山东医药》2008,48(38):83-84
将32例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分为失败组、治愈组,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结果 与治愈组比较,失败组行CRRT的时间晚,CRRT开始时血肌酐值及累计速尿用量高,多巴胺用量及动脉血乳酸值高,合并低心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需行机械通气者多(P<0.05,<0.01).提示AKI早期未及时作出CRRT决策而致其治疗时机过晚,术后合并低心排及MODS未有效纠正,是心脏手术后AKI行CRRT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技术在治疗胸主动脉钝性外伤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7例胸主动脉钝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A及术中造影评估病变,回顾术中技术成功率,死亡及截瘫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CTA随访明确有无内漏、支架移位等情况.结果 所有创伤都累及主动脉峡部,包括Stanford B型夹层1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其中1例先行左-右锁骨下动脉转流术.术中6例部分或全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所有手术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无死亡及截瘫发生.术后随访时间2~28个月,无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支架无内漏及移位.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35.
再次心瓣膜置换术203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总结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203例患者中首次术式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7例,二尖瓣直视分离术13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69例,生物瓣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再次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术185例,双瓣膜置换术1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5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1例.结果 203例中,术中死亡6例,死亡率2.96%;术后30天内死亡19例,死亡率9.64%,术后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血量.总死亡率为12.32%,其中1981~1988年围术期死亡率为35.29%(12/34),1989~1994年为10%(9/90),1994年以后为5.06%(4/79).术后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52例,占总病例数的25.62%. 结论再次瓣膜病变患者需尽早行手术治疗,积极改善术前心肺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及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体外循环 (CPB)手术后肺损伤是目前临床上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们通过建立犬体外循环模型 ,研究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改变以及前列腺素E1(PGE1)的保护作用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药品 :(1)健康杂种犬 (医院动物房提供 ) 12条 ,体重 18~2 0kg。 (2 )前列腺素E1(中国医科大学制药厂 10 0 μg/支 )。 (3)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 (上海生化试剂厂 )。2 .实验过程 :固定犬于手术台麻醉。右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插管测动脉压力 ,股静脉插入swan ganz漂浮导管。开胸暴露心脏 ,常规建立体外…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1、2、3、9在急、慢性胸部主动脉疾病和急性心肌缺血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共8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慢性主动脉夹层、胸部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及正常对照16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MP-1、2、3、9.结果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组相比,急性心肌缺血组MMP-3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0±3.11) μg/L与(11.89±1.31) μg/L,P=0.02].与其他组相比,正常对照组MMP-1[(1.30±0.56) μg/L]明显低于急性夹层动脉瘤组[(2.99 ±0.78) μg/L,P=0.03]、慢性夹层动脉瘤组[(3.12 ±0.78) μg/L,P=0.02]、胸主动脉瘤组[(3.01±1.01) μg/L,P=0.03]、急性心肌缺血组[(5.01±0.98)μg/L,P=0.01].MMP-1与年龄增加呈正相关(r =0.38,P<0.05).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MMP-1、MMP-3和MMP-9含量手术后即刻较手术前升高,而MMP-2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h,MMP-1、MMP-2及MMP-9回到术前水平.结论 对于胸主动脉疾病和急性心肌缺血,测定血清MMP含量为简单、快速、有效的临床指标,可在基层卫生中心开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对28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行室壁瘤切除及左室重建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围手术期死亡,皆死于低心排。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用左室成形的理念来治疗左室室壁瘤,尽量恢复左室几何结构,并应用3V联合手术彻底消除导致心衰的病理基础,患者病死率低、心功能改善明显,是一种可靠的治疗室壁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冠心病和恶性肿瘤都是年龄较大人群的常见疾病.以往合并恶性肿瘤的严重冠心病者,在治疗上经常相互列为手术禁忌证.1978年Damon等[1]首次报道了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和肺癌手术的成功病例.此后,同期完成CABG和肿瘤手术的报道逐渐增多.外科技术特别是冠状动脉外科技术的进步使冠心病和肿瘤可以安全地同期手术.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我科独立或联合普外科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肿瘤病人13例,现总结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34例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2—70个月,随访30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及其后每年随访1次增强CT,观察远端假腔内血栓形成或吸收以及假腔闭合情况。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8.8%。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所有患者远端覆膜支架处血管假腔均闭合,10例患者支架远端血管仍有假腔,但假腔直径均无明显增大。结论对于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一期全弓置换及腔内支架术可以增加术后远端假腔的闭合率,减少因假腔扩大可能引起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