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6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1月-2007年12月经外科治疗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对二尖瓣大瓣裂的处理:单纯裂缺缝合52例,缝合加交界折叠缝缩8例,加小瓣成形1例,加缝置St.Jude软质人工成形环3例,人工机械瓣置换术2例;对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修补:采用涤纶补片修补12例,自体心包54例;采用Kirkli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左心房5例,MeGoo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右心房61例;同期处理其他合并畸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3.03%),1例死于心律失常,另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52例(81.3%),随访时间5个月~22年,平均15年,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的19例患者,术后改善为Ⅰ~Ⅱ级。再次手术4例,其中1例经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治愈;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可以保全房室瓣结构、功能,避免发生肺动脉高压和降低死亡率。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消除二尖瓣关闭不全、修补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避免损伤传导组织,术后近、中期疗效良好;有残留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者,远期效果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处理方式。方法按照主动脉瓣瓣叶情况和外科处理方式将患者分组,利用心脏彩超随访测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升主动脉变化情况。结果三叶主动脉瓣行单纯置换瓣膜者的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471 mm,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者的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27 mm;二叶主动脉瓣患者单纯置换瓣膜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2.28 mm,同期行成主动脉成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2.923 mm。结论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后升主动脉扩张明显。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前升主动脉40 mm宜进行置换手术,三叶主动脉瓣患者应谨慎同期处理升主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单中心治疗方法。方法 2017年3月—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27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147例,男126例、女21例。其中106例接受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全弓置换组),41例采用一站式复合全弓Ⅱ型杂交手术(复合全弓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探讨杂交手术是否真正简化了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手术。结果 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弓置换组死亡率与复合全弓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输血量[(6.74±7.35)U vs.(4.65±6.87)U,P<0.05]、术后呼吸功能不全[16(15.09%)vs. 2(4.88%),P<0.05]、卒中[3(2.83%)vs.0,P<0.05]、截瘫[2(1.89%)vs. 0,P<0.05]发生率等方面,复合全弓组均明显优于全弓置换组。复合全弓组手术总时间并未缩短,但在体外循环时间[(175.5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左心瓣膜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1例左心瓣膜手术后重度T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8例;年龄35~60岁(38.4±8.3岁).31例左心瓣膜手术后重度TR患者均合并心房颤动,有不同程度的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相似文献   
15.
高频胸壁振荡在高龄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胸壁振荡(HFCWO)在高龄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后应用的耐受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70岁)于拔除气管插管6~8h后行HFCWO联合人工胸部物理治疗(HFCWO组),应用Likert量表对每次治疗的耐受性进行评估,并观察患者初次HFCWO治疗前10 min、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10 min的循环和呼吸指标(心率、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平均压、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仅行人工胸部物理治疗的165例心脏外科手术高龄患者(>70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二次气管插管率、ICU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HFCWO组共行984次HFCWO治疗,其中813次(82.62%)能够被患者较好耐受,66次(6.71%)不能耐受;未发生与HFCWO相关的不良事件;患者初次HFCWO治疗前10 min、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10 min的心率、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平均压、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HFCWO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8% vs 9.09%,P<0.05;6.47% vs 12.72%,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5.07±2.23)d vs (6.98±2.41)d,P<0.05;(9.58±4.10)d vs (11.79±5.06)d,P<0.05],而两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二次气管插管率和I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CWO在高龄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早期应用安全,且能被大多数患者很好耐受.HFCWO联合人工胸部物理治疗对减少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腔内治疗的83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手术成功,2例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昏迷,无截瘫发生.结论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背景:Nesprin蛋白缺失将影响细胞骨架组织和动态平衡,引起细胞骨架刚性丧失或导致细胞过早成熟老化,其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如何? 目的:构建Nesprin蛋白siRNA慢病毒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针对Nesprin靶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miRNA oligo,将4种miRNA干扰质粒转入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筛选最有效干扰序列;将最佳干扰序列和pDONR221载体进行重组反应,获得含干扰序列的入门载体,再将入门载体和慢病毒表达目的载体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获得含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水平测定病毒滴度。慢病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测序证实合成的4对miRNA oligo正确,RT-PCR和western-blot筛选出最佳干扰miRNA质粒为SR-3,成功构建了Nesprin siRNA的慢病毒载体LV-siNesprin。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活性滴度为106 TU/mL。慢病毒成功了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相似文献   
18.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VE)患者的治疗经验,对PVE的相关概念、致病菌、诊断及防治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1979年9月至2009年9月,我科共收治PVE患者33例,男17例,女l6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4岁。PVE的发生率为1.48%(33/2 236),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双瓣膜置换术(DVR)和三尖瓣置换术后的PVE发生率分别为1.03%(16/1 551)、3.00%(7/233)、2.28%(10/438)和0%。行单纯内科疗法(青霉素或万古霉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氟康唑、二性霉素抗真菌等)治疗22例;内、外科联合疗法治疗11例,经抗生素治疗、全身情况改善后择期手术,拆除感染的人工瓣膜后彻底清除周围的感染组织和赘生物,用抗生素、碘伏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重新置换新的人工瓣膜。结果采用单纯内科疗法治愈3例(13.64%),死亡19例(86.36%)。死于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9例,脑部并发症包括脑栓塞、脑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内、外科联合疗法治愈10例(90.91%),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9.09%)。随访13例,随访时间6个月~15年,平均41个月。随访期间除1例患者于术后8年发现二尖瓣人工机械瓣有瓣周漏手术修补外,其余12例随访患者无感染复发。结论内、外科疗法治疗PVE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内科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采用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兔胸主动脉来源的VSM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培养细胞;锥蓝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和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原代培养5d后,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传代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6%;生长曲线近似"S"形;细胞生长第3~5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h内划痕宽度变化最显著。结论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且活性高,生长3~5d细胞增殖活力较强,无血清培养的细胞在24h内迁移能力最强,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0.
肺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发生率虽已大大下降,但仍有1%~2%的发生率[1]。BPF一旦发生,如末及时诊断及处理,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必须引起重视。本文拟就近年来对BP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