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间接淋巴造影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接淋巴造影对15例疑有淋巴水肿的下肢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造影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形态学改变或淋巴管不显影,可能的原因是小腿深静脉高压或淋巴管发育畸形。结果表明下肢血管病可合并淋巴回流障碍,间接淋巴造影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重复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索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新方法.方法 对3例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患者施行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平卧位,全身麻醉.首先在大腿部解剖游离有搏动、能够作为流出道动脉备用的股动脉;于踝部内侧,沿大隐静脉走向行约3 cm的纵行切口,游离大隐静脉,并检查管腔和管壁条件是否适合流入道重建.然后从大腿根部至小腿下1/3处切取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仔细检查大隐静脉是否渗漏.最后将大隐静脉反向,用6-0 proline缝线于股动脉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入道重建;远端移植段大隐静脉与踝部大隐静脉用7-0 proline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出道重建.结果 3例中2例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失败,作膝上截肢.结论 只要大隐静脉长度和口径合适,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的操作简便且疗效好,是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救肢的一种可选择的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3.
下肢动脉造影的股深动脉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收集1991~1995年的下肢动脉造影62例(98条肢体),对股深动脉形态学进行分析。认为股深动脉为临床重建下肢血液循环提供解剖学基础,通过动脉造影了解股深动脉的通畅情况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7年11月~1998年4月,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骼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近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3例患者术前均行CTA、MRA或彩超特殊检查,测定和了解主动脉弓部、重要分支的直径和受累情况;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手术治疗均获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d发生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腹主动脉瘤应用连体带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者,术后出现左下肢供血不足现象,1周后又行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随访1~10个月,平均4.5月,疗效满意,生活状态良好,有的已恢复工作。结论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42例施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5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5(平均3.2)。本组术式:采用高位深组10例,低位深组23例,浅组9例(其中双向血流组6例;直接转流组3例)。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随访1~58个月,38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无静息痛存在,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或跛行距离大于500m。1例行高位深组患者,在术后1年4个月移植物闭塞,症状复发而行截肢处理。随访期内,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有3例患者出现移植物闭塞,但无症状复发。总救肢率95%(40/42);有效率92.6%(39/42);移植物长期通畅率88.1%(37/42)。结论静脉动脉化术是应用于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远端无良好流出道而无法进行常规动脉重建,肢体濒临坏死患者的手术方法;该术式是一种非常规的救肢手术,如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操作规范,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 1993~ 1998年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移植治疗 2 1例 ( 2 5条患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 PTA即时成功率 80 % ( 2 0 / 2 5 ) ,踝 /肱指数由术前 0 43± 0 12恢复至 0 76± 0 16。经随访 3~ 6 6个月 ,3条股浅动脉在PTA后 5年、3年、1年后再次闭塞 ,通畅率为 85 7% ( 18/ 2 1)。结论 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血管内支架置放有助于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联合手术重建 ,可简化手术操作 ,缩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手术取栓及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手术取栓15例,均为左下肢发病,9例呈极度肿胀、疼痛剧烈、皮温下降。14例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1例取栓失败;术后静脉造影示4例深静脉全程基本通畅、6例为髂静脉短段闭塞、余呈全肢型静脉血栓。术后随访除2例仍有明显下肢肿胀外,其余病例无明显肿胀、浅静脉曲张、溃疡等,在循序减压护套的支持下能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是必要的,术后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微波凝固治疗法(MCT)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男5例,女15例,共20条肢体,行大隐静脉(GSV)高位结扎,应用MCT治疗主干GSV,并联合属支曲张静脉MCT、部分属支曲张静脉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EVLT)、部分属支曲张静脉EVLT联合曲张静脉团剥脱术或属支曲张静脉EVLT.MCT治疗主干GSV的功率设定为70 W,凝固时间为3~4 s;属支曲张静脉治疗的功率设定为30 W,凝固时间为1~2 s.结果 20例患者的手术耐受均良好,其中5例术后出现皮肤烧灼伤,术后1~2周痊愈,无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GSV主干均有血栓形成并闭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1~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术后6个月的GSV闭锁率为(95±5)%,术后1年为(70±10)%,2例患者术后1年GSV主干出现血流,但临床无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临床随访12~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术后1年静脉曲张复发率为(6±6)%,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9和11个月出现下肢局部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MCT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膕)静脉外肌袢松解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于2000年1月-2008年12月为19例曾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胭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术后3~11年再次出现下肢慢性静脉不全,并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为肌袢粘连的患者行肌袢松解术.结果 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下肢浅静脉曲张消失,肿胀缓解.7例慢性湿疹患者痊愈.16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6±10)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慎重选择(膕)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密切随访已手术患者.对肌袢粘连患者建议行(膕)静脉肌袢松解术以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