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7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131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94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511篇 |
内科学 | 114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39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120篇 |
综合类 | 773篇 |
预防医学 | 335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298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321篇 |
肿瘤学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肺癌的有效性。方法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LLC)实体瘤模型后,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单纯^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疗组、单纯外放疗组(15Gy)、^125I粒子组织问植入联合外放疗(^125I+外放疗8Gy)组,每组6只小鼠。分组处理后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15d后处死小鼠并测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行SNK法q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内放疗组、单纯外放疗组(15Gy)及联合放疗组(^125I粒子+外放疗8Gy)LLC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q=11.06,17.13,16.31,P均〈0.05),单纯外放疗组与联合放疗组最明显(抑瘤率分别为50.9%、48.4%),虽目前两者瘤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0,P〉0.05),但联合放疗组抑瘤率高于单纯内放疗组(48.4%与28.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4组小鼠肿瘤MVD值分别为(23.33±4.84)、(17.50±3.67)、(11.83±2.14)、(12.67±3.39)个微血管/高倍视野(×200),单纯内放疗组的MVD值低于对照组,且高于联合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92和3.25,P均〈0.05),而联合放疗组与单纯外放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7,P〉0.05)。结论放疗可通过降低肿瘤MVD值,减少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在达到相同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情况下,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照射可有效减少外照射剂量,使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减低。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0.5Hz经颅磁刺激预处理对毛果芸香碱致大鼠癫痫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0.5Hz重复颅磁刺激(rTMS)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连续2周的相应预处理后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观察注药后90min内痫性发作潜伏期和痫性发作行为表现。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观察两组大鼠海马区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发作程度显著减轻(均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大鼠海马区表达GAD65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0.5HzrTMS预处理有明显抗癫痫作用,而海马区GAD65阳性表达神经元的增加可能是其抗瘸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射频消融术在儿科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在儿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中的应用特点,明确儿科PSVT心内电生理机制及其检查的特殊性。方法筛选1995年~2003年住院的25例18岁以下的PSVT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术,根据年龄与合作程度采用局麻或全身麻醉。结果25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2例属房性心动过速,10例有房室结双径路,16例有旁道,其中3例同时具有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所有患者均行RFCA术治疗。结论RFCA作为一项治疗儿科心律失常的新技术,临床证明安全、有效,但由于青少年患者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断完善诊治技术、麻醉方式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测定男性与女性患者七氟烷吸入诱导下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浓度(MAC-EI50)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方法择期全麻患者,男性组(M组)31例,女性组(F组)35例,呼吸回路进行七氟烷预充后行肺活量法面罩吸入,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进行序贯法吸入,首例患者设定浓度为4%,待气体浓度吸入(Fi)与呼出(Ft)均接近或达到设定的目标浓度(Fi/Ft=1)时,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5mg/kg,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采用插管反应作为判断指标,出现7个交叉点(有效浓度-无效浓度)达到试验终点。结果 M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3.021(1.8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208,3.520)。F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2.744(1.6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358,3.093)。两组间进行u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也是影响气管插管时气体麻醉的MAC值的一个因素,男性的MAC-EI50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腔镜切除术对外周NK细胞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直肠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3例,开腹手术组22例,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NK细胞,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外周NK细胞均比开腹手术组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NK细胞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腹腔镜切除术对外周NK细胞影响较小,不同手术方式对NK细胞杀伤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后生活质量情况。方法对我院45例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3例,传统开腹手术组22例,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回访填写QLQ-CR38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术前评分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胃肠道症状、化疗副反应、排便问题和造口相关问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腹腔镜组在身体形象、未来期望和体重减轻评分具有优势(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评分差距缩小。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在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为91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并发血清肿。对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疝囊大小、疝类型、手术方式、血红蛋白、白蛋白、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与术后血清肿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肿组年龄(t=-2.172,P=0.032)大于无血清肿组,手术时间长于无血清肿组(t=-2.695,P=0.023);病程≥5年的患者血清肿发病率高于病程<5年者(χ~2=13.239,P<0.001);疝囊直径≥5 cm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高于疝囊直径<5 cm者(χ~2=10.21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病程≥5年、疝囊直径≥5 cm是发生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病程、疝囊大小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个体化治疗、精准解剖与合理选择补片可降低血清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hess,IMT),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及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D]在高血压肾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肾病的46例患者作为高血压肾病组,另按数字表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50例及健康人群50名分别为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IMT、ABI和CAVI。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尿β微球蛋白(urinary beta 2 microglobulin,β2-M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差异。结果高血压肾病组ACR、尿β2-MG、IMT、CAVI均较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ACR、尿β2-MG、IMT、CAVI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病组eGFR及ABI较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ABI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病情进展及动脉硬化程度加重,IMT、CAVI与肾功能下降呈负相关,ABI与肾功能下降呈正相关,可见动脉硬化程度与肾功能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及早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于高血压患者,并使用此检测手段监测血管硬化情况,并予相关药物干预,或许可延缓高血压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