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 方法 1997年6月~2005年6月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1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右侧卧位,经左胸,在4个胸腔镜trocar下进行操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长6~11 cm,胃壁肌层切开长0.5~1 cm,深及黏膜下.术中纤维食管镜辅助操作.均未行抗反流手术. 结果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58 ml.手术时间60~270 min,平均137 min.3例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2例镜下修补,1例中转开胸修补.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8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4个月吞咽困难复发,其余19例吞咽困难得到明显改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优8例、良10例、中1例、差2例. 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可以作为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或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我科维持性血透伴难治性高血压或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HP)组。HD组应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HP组采用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HD+HP治疗,治疗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甲状旁腺素(PTH)、血压水平及皮肤瘙痒情况。结果 HP组PTH、血压水平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尤其是有难治性高血压、皮肤瘙痒等并发症者,血液灌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与胰岛素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胰岛素组和吡咯列酮与胰岛素联用组,各20例。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两种治疗方法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糖负荷后0~30 min曲线下面积(AUCcp0~30)、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INS、AUCcp0~30、HOMA-β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吡咯列酮与胰岛素联用组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组。结论吡咯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改善胰岛β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有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3月门诊体检的20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全项体检结果基础上筛选出NAFLD合并IBS组患者25例,单纯NAFLD或IBS组患者36例。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测定空腹12 h后静脉血糖、血脂含量;应用多通道胃肠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直肠初始感觉阈值(first sensation volume,FSV)、排便时阈值(defecating sensation volume,DSV)、排便窘迫时阈值(maximum tolerable volume,MTV)和最大容量时的感觉阈值(painful sensation volume,PSV)。结果:NAFLD合并IBS组中并发合并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均较单纯NAFLD或IBS组高;当NAFLDIBS后,血脂异常情况加剧,增加了疾病的危险因素;NAFLD合并IBS组后患者胃肠容量感觉阈值均较单纯NAFLD或IBS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密切,两者共同作用不仅能引起代谢功能高度异常,还会加速炎症引发人体病理生理发生改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26例肝脏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结果肝癌组和肝硬化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肝癌组凝血因子Ⅸ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1),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凝血因子Ⅸ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D-二聚体含量、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和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是肝病患者疾病发展的敏感性指标,而凝血因子Ⅸ活性可能只是反映肝癌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6.
医患交流是医学生未来医学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适应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文从医患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医患交流实践教学方法等探讨如何加强和提高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充分认识实践教学是实现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当归补血汤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肾纤维化指标、肾功能、血糖、血脂、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8.
39.
多中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60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采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方法进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3家单位连续6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临床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和北京市海淀医院胸外科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600例,其中男315例,女285例;平均年龄(59.1±12.6)岁.对其手术相关参数及3年随访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组600例中良性疾病119例,占68.9%,其中感染性疾病82例;恶性肿瘤481例,主要为非小细胞肺癌437例(以腺癌为主,317例,占全部恶性疾病的65.9%).全组546例完成全胸腔镜手术,54例中转开胸,中转率9.0%.完成胸腔镜手术者手术时间30~340min,中位值180min;术中出血10~1500 ml,中位值200 ml.良性病变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恶性疾病,P值分别为0.001、0.01、0.004、0.020.3年随访结果显示,良性疾病无症状复发,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3年总生存率85.4%,其中Ⅰ期病人3年总生存率91. 2%.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肾炎型)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在高凝状态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60例NS患者vWF、D-D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肾炎型)中的vWF、D-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vWF、D-D的检测对确定NS的高凝状态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