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不同灸量麦粒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JAK1、STAT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麦粒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相关因子Janus激酶(JAK)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影响,探讨麦粒灸干预CSR的量效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麦粒灸3壮组、麦粒灸6壮组、麦粒灸9壮组各12只;造模成功后,选用圆锥形艾炷分别对麦粒灸3、6、9壮组大鼠大椎穴进行施灸,1次/d,连续施灸7 d;取大鼠脊髓、神经根组织进行JAK1、STAT3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模型组JAK1、STAT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麦粒灸3壮、6壮、9壮组JAK1、STAT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麦粒灸6壮组JAK1、STAT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麦粒灸3、9壮组(P0.01)。结论不同灸量的麦粒灸均具有调节颈椎病神经根损伤后JAK1、STAT3释放的作用,其中6壮组的调节作用优于3壮组与9壮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观察CSR大鼠JAK-STAT/SOCS信号通路交互作用方式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调气"电针对CSR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颈椎插线法构建CSR大鼠模型(空白组除外);造模后第3天开始干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每日抓取1次,电针组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一次20min,干预7天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机械痛阈测定,取压线处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IL-6、PGE2含量,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OCS1与JAK1、SOCS3与STAT3蛋白相互作用。结果模型组痛阈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痛阈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6、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比较,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6、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SOCS1抗体免疫沉淀的组织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JAK1,经STAT3抗体免疫沉淀的组织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SOCS3,反向免疫共沉淀验证亦成立,说明SOCS1与JAK1、SOCS3与STAT3存在结合。结论 "调气"电针对CSR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与负反馈因子SOCS直接结合进行交互作用以减少炎症因子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5.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艾滋病的发病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HIV不但攻击外周免疫系统,而且会入侵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相应的疾病临床上统称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门静脉途径中西药物灌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中重度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1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电视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左支行门静脉造影、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术及门静脉系统药盒植入术,并经药盒行门静脉区域性中西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患者行经皮门静脉左支穿刺插管、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治疗及门静脉药盒系统植入术操作均获成功。门静脉系统药物灌注治疗后,压力下降(10.8±3.2)cm H2O,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随访(11±8.5)个月,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胃底静脉食管静脉栓塞联合门静脉系统药物灌注治疗能有效降低静脉压力和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肝动脉低剂量中西化疗药物肿瘤血管热灌注及栓塞治疗和门静脉中西护肝药物灌注治疗相结合对小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小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患者9例,采用以榄香烯为主的节段性肝动脉热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小肝癌;采用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和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并经导管-药盒系统行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中西护肝药物门静脉区域性灌注治疗。结果9例患者小肝癌瘤灶得到较好控制,AFP水平下降;食管胃底静脉栓塞和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操作成功;门静脉区域性中西护肝药物灌注治疗后门静脉压力下降(12±3.5)cmH2O,肝功能显著改善。结论肝动脉和门静脉途径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可作为小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有效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Ca组)共25例,另选择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COPD组)25例作为对比研究.入院后及化疗2个周期后分别采集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静脉血7.5 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富积循环肿瘤细胞,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肺Ca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达72.00%,而COPD组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肿瘤细胞阳性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仅与癌症分期相关(P<0.05).2个周期的化疗结束,发现对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评价与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评价大致吻合,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这两种评价方法 呈负相关关系(γ=-0.465 P=0.021).结论 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可以用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归.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