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院门诊2008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锋 《淮海医药》2010,28(4):356-35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我院门诊2008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4104张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的第2类精神药品的DUI均不大于1.0。结论我院门诊第2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E2F-1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结直肠癌、35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2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中E2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2F-1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E2F-1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和正常大肠黏膜(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病人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部位等因素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E2F-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宋学民  黄世锋 《华西医学》2012,(7):1011-1014
目的研究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睾丸血流灌注及体积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5月,对62例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男性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比较术前、术后患侧睾丸的睾丸动脉(TA)、睾丸包膜动脉(CA)、睾丸内动脉(ITA)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未期血流速度(EDV)及血管阻力指数(RI)]、睾丸体积(TV)及血清睾酮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获随访7~24个月,平均15.6个月,无复发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患侧TV分别为(9.91±3.72)、(10.23±4.18)和(10.16±3.94)cm3,同期血浆睾酮水平分别为(544.25±123.72)、(532.89±145.66)和(565.65±138.13)μg/L,手术前后比较患侧TV(F=1.350,P=0.263)、血浆睾酮水平(F=1.673,P=0.192)无统计学意义,血浆睾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3、6个月患侧TA、CA和ITA的EDV明显高于术前,RI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侧睾丸各动脉PSV、EDV、RI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侧睾丸血流灌注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不影响TV及血清睾酮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术后残肝再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09年8月35例行肝切除术患者,根据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16例)和非肝硬化组(1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测量肝脏体积大小,计算残肝再生率.测定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同时观察术后患者肝功能变化.结果 肝硬化组术后肝功能受损较为严重,且恢复缓慢.非肝硬化组术后7、30、90d残肝再生率分别为(63.6±15.9)%、(79.4±17.2)%、(97.2±18.3)%,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41.7±10.7)%、(55.7±13.2)%、(76.6±12.5)%](P<0.05).肝硬化组术后1、3、7dHGF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P<0.05),而VEGF水平却低于非肝硬化组.结论 肝硬化患者合成VEGF能力下降,导致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较为缓慢.然而,临床中使用VEGF促进肝硬化患者肝脏再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iver regeneration.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partial hepatectomy between June 2007 and August 2009 were enrolled,according to whether cirrhosis were divided into cirrhosis group (16 cases) and non-cirrhosis group (19 cases). Liver size were measured with angiographic computed tomography at 7,30,90 d after operation. Regeneration rate of remnant liver were calculated.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HGF and VEGF were meaaured. Postoperative hepatic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rate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n-cirrhosis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hepatic function of cirrhosis group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In non-cirrhosis group, the remnant liver regeneration rate reached (63.6± 15.9)%, (79.4 ± 17.2)%, (97.2 ± 18.3)% at 7,30,90 d after operation,in cirrhosis group,it reached (41.7 ± 10.7)%, (55.7 ± 13.2)%, (76.6 ± 12.5)%, liver in non-cirrhosis group regenerated rapidly (P <0.05). After hepatectomy,the HGF levels in cirrhosis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3,7 d than those in non-cirrhosis group(P < 0.05), but the VEGF levels were lower. Conclusions Liver in the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regenerate slowly and it may be due to in part through a decrease in VEGF. Whether it may,when given therapeutically represent a strategy to optimize liver regeneration in problematic patients needs to be clarifi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12~2006-12在我科行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56例的经验与体会。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有胆漏12例(4.69%),膈下感染7例(2.73%),腹腔脓肿5例(1.95%)和肝功能衰竭2例(0.78%)。本组获随访者229例,随访时间4个月~10年,平均7年3个月。93.01%术后症状消失,工作生活正常;5.68%偶有轻度胆管炎发作;1.31%仍反复发作严重胆道感染。结论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重量型普理灵疝装置作为腹膜前间隙修补技术之一,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有部分患者修补后出现疼痛、异物感。 目的:探讨超普疝装置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8-02/2010-12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普外科择期行单侧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患者155例,根据使用修补装置不同分为超普疝装置组(n=79)和普理灵疝装置组(n=76),所有患者于术后3,6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 结果与结论:2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发生并发症比例接近(P > 0.05)。随访12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病例。超普疝装置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普理灵疝装置组接近(P > 0.05)。但超普疝装置组异物不适感患者明显少于普理灵疝装置组(P <   0.05)。说明超普疝装置腹股沟疝修补后患者局部异物不适感更轻,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术前胃癌患者、4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和正常健康者(P<0.01)。胃癌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VE-cadherin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肿瘤大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65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0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根治手术组患者术前IL-10水平较根治手术组患者术前的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根治手术组IL-10水平降至正常,非根治手术组患者术后IL-10水平虽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根治手术组(P<0.05);肿瘤复发或转移时IL-10水平又明显升高(P<0.01)。结论:IL-10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是一个能估计预后及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中放置氟尿嘧啶缓释剂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定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结肠癌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于手术中术野放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照组单纯手术。两组病人于术前、术后14天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术前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除CD8+外均明显降低(P〈0.05),其他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可用于癌症患者的免疫监测,其中CD4+/CD8+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癌症患者负荷的情况。术中放置氟尿嘧啶缓释剂行术野缓释化疗对围手术期患者免疫功能无影响,为围手术期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老年肠梗阻病因及诊治体会(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肠梗阻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为了更好地预防老年肠梗阻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水平,本文总结我院普外科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所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肠梗阻50例,对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注意点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