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00篇 |
免费 | 310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0篇 |
儿科学 | 80篇 |
妇产科学 | 34篇 |
基础医学 | 250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1177篇 |
内科学 | 396篇 |
皮肤病学 | 72篇 |
神经病学 | 296篇 |
特种医学 | 24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74篇 |
综合类 | 1857篇 |
预防医学 | 678篇 |
眼科学 | 64篇 |
药学 | 782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644篇 |
肿瘤学 | 2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07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335篇 |
2012年 | 376篇 |
2011年 | 434篇 |
2010年 | 414篇 |
2009年 | 430篇 |
2008年 | 408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325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242篇 |
2002年 | 203篇 |
2001年 | 169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6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和法国人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基因多 态性分布的异同。方法 对96例中国汉族人和78例法国人用DXA骨密度仪进行BMD测量,同时 采集全血并抗凝保存。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对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基 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汉族人的基因型均为SS,78例法国人的基因型为53例SS、22例S s和3例ss,经Fisher χ2检验,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汉族人和法国人的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基因多 态性显著不同。汉族人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稀少。 相似文献
102.
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0.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的4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股骨干及髋关节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L组腰麻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5mg,容量为2.5ml;B组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剂量及容量同L组。术中必要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术中监测BP、HR、SpO2、RR的变化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肌松效果及达到最大肌松效果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两组均无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0.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骨科下肢手术安全有效,效果与0.75%布比卡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到该院住院并分娩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120例,对其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临床表现以及分娩结果等展开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均于分娩前接受健康妊娠方式的知识宣教,之后共有66例孕妇主动选择阴道试产,占比55.0%(66/120),其余的54例孕妇仍选择剖宫产术进行再次分娩,占比45.0%(54/120)。结论经临床实践证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在全面了解并符合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后,选择阴道试产的分娩方式比再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要高得多,能更好地保障母儿的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TO)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颅内外段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90 d 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手术前后NIHSS评分、ASPECT评分、侧支循环、闭塞类型、开通顺序、术中替罗非班使用、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率、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确认21例[(10.6%(21/198)]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8例(38.1%),预后不良组13例(61.9%)。两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肺部慢性疾病、入院NIHSS评分、术前ASCEPT评分、病因TOAST分型等术前评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年龄更低(P=0.009)。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P=0.020),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21例患者有效再通率为(TICI 2b-3)71.5%,死亡率28.6%,仅38.1%的患者预后良好。两组再灌注TICI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336),较低的发病年龄(P=0.009)、良好侧支循环(P=0.037)、术后7 d NIHSS评分(P=0.020)及桥接静脉溶栓(P=0.01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为预后预测因子(B=3.651,OR=38.5,95%CI为2.951~508.463,P=0.006)。结论前循环急性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总体良好预后率偏低,良好侧支循环为预后较强预测因子。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为非随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TO患者最佳治疗策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正己烷亚急性染毒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组20只。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分别按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的剂量进行正己烷灌胃染毒,每天1次,共28d。染毒结束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并进行血清葡萄糖、尿素氮以及骨骼肌ATP酶、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低、中、高剂量染毒组负重游泳时间分别为(57.20±14.17)、(9.02±2.23)、(5.85±2.94) min,血糖浓度分别为(13.88±1.76)、(12.52±1.51)、(10.96±2.20)mmol/L;血清尿素氮浓度分别为(12.34±1.76)、(17.64±3.52)、(23.02±2.58) mmol/L,骨骼肌Na+-K+-ATP酶活力分别为(12.29±2.77)、(7.05±1.45)、(4.75±0.72)μmolPi/gprot/h,Ca2+-Mg2+-ATP酶的活力分别为(1.41±0.35)、(0.4...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LU)对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与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关系。方法 使用棕榈酸(PA)建立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的模型,将实验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木犀草素组(15μmol/L)。采用CCK8法测定体外培养的细胞增殖水平,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使用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Annexin V-FITC/PI测定细胞凋亡程度,Westren blot法检测细胞在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凋亡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用PA(0.2mmol/L)直接刺激24h,可明显降低H9c2心肌细胞增殖率,增加细胞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使p-PERK、p-IRE1、GRP78、CHOP、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但使用木犀草素处理后,明显逆转了以上结果,降低了PA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细胞凋亡程度,逆转了在PA影响下细胞内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木犀草素可减轻PA诱导的脂毒性心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五维一体”慢病管理模式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和(或)高血压(hypertension, HT)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怀柔区6个村DM和(或)HT患者181例,根据慢性病类型分为DM+HT组(89例)、HT组(92例)。随访6个月,比较“五维一体”慢病管理模式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blood glucose, BG)、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81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男59例,女122例;年龄42.1~91.9岁,平均(66.9±8.3)岁。DM+HT组平均年龄(66.8±8.4)岁,HT组平均年龄(67.0±8.3)岁。经“五维一体”慢病管理6个月后,DM+HT组的BMI、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低于基线水平[(26.00±3.95)kg/m2比(26.33±3.95)kg/m2、(67.92±10.07)kg比(68.79±10.19)kg、(7.26±1.02)%比(7.77±1.45)%],HT组SBP、DBP低于基线水平[(146...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近期肝肠循环和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1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择期行腹腔镜下CME术的患者分为三组,术后对照组21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1组2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围手术期给予维生素D3治疗,观察2组2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及术后3 w予以双岐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3组免疫指标、炎症水平、胆红素及维生素D3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院时3组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3组患者IgG、 IgM、IgA均比治疗前升高,但观察1组和2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3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3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但观察1组和2组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的变化情况,以及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鼻塞、喷嚏、流涕、鼻痒评分及TNSS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RQL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在脑胶质瘤的良、恶性诊断及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及13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进行常规MR及弥散、灌注加权成像,分析肿瘤的ADC值、rCBV比值,并分析ADC值与rCBV比值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度恶性胶质瘤与高度恶性级胶质瘤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3±1.40)]×10-4 mm2/s vs [(9.09±1.85)]×10-4 mm2/s];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最大rCBV比值分别为3.60±1.09和7.9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 值与 rCBV比值间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 结合常规MRI,ADC值与rCBV比值在脑胶质瘤良、恶性诊断及术前分级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