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71.
目的建立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反应,根据假丝酵母菌属D1~D2 26SrDNA保守区域设计通用引物,直接对临床标本进行假丝酵母菌属检测。方法根据假丝酵母属的特异D1~D2 26SrDNA基因序列比对后的相对保守区设计特异引物,分别提取5种假丝酵母菌、临床对照菌株以及临床标本DNA,然后以LAMP技术扩增,并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孢子悬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检测,确定最低检测限。结果 5种假丝酵母菌直接提取DNA经LAMP和PCR方法检测均为阳性;30份经培养证实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标本,经LAMP检测有27份标本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0.0%;另10份临床对照标本和11种非假丝酵母菌属来源DNA样本经LAMP方法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无非特异性反应发生;LAMP最低检测限达到103 CFU/ml。结论结果证明LAMP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和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临床和环境标本中的常见假丝酵母菌属。  相似文献   
72.
鲁勇 《现代保健》2010,(11):87-88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h内的心房颤动患112例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胺碘酮组61例和毛花苷C组5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苛C组:给予毛花苷C 0.4~0.8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6%和37.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7)次/min降至(72±11)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5±13)次/min降至(93±11)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针刺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针刺、红外线照射.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1%;对照组56.69%.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药物口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鲁勇  李晓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14-115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在临床中诊断胰腺癌中体现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以南大二附院及我院在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4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螺旋CT双期扫描的CT表现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和其肿块平扫得到的CT值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胰腺组织的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增强值比较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肿瘤组织的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增强值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以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以对切除术的可行性进行很好的评估,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唇、腭侧联合入路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先天性牙槽突裂患者接受植骨手术修复,其中21例(年龄9~13岁,平均年龄10.3岁)行唇、腭侧联合入路植骨修复(实验组),24例(年龄9~14岁,平均年龄11.2岁)行唇侧入路植骨修复(对照组)。术后1~12个月随访,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比较2组术后疼痛、肿胀程度;牙槽突裂植骨成功率评价的临床分级标准一般以Bergland牙槽突裂植骨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在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植骨手术成功率81%,对照组植骨手术成功率42%。结论唇、腭侧联合入路植骨修复牙槽突裂手术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6.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形态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3例初期腭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18.3岁,男10例,女13例,男女=11.3)与20例健康对照组(年龄在16~24岁,平均年龄18.6岁,男女=0.821)分别拍摄静止时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比较2组间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咽腔高度、adequate ratio=软腭长度/咽腔深度的差异;分析咽三角(由翼颅基点,第一颈椎,后鼻棘构成)以及软腭与咽后壁相接触点(PPW)在咽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VPI组患者软腭长度、adequate ratio小于健康对照组,PPW点在咽三角的位置相对于正常组偏上(P<0.05);翼颅基点和第一颈椎位置在2组间并无差异(P>0.05).结论腭裂术后VPI患者在成期表现出软腭长度过短,ratio值<1.0,整个咽三角相对于正常组微呈逆时针偏转,PPW点位置上移的形态特征.提示腭裂修复应选择重建软腭功能长度、保留正常腭咽结构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改良唇裂整复术式在治疗微小型唇裂中的应用.方法 对24例微小型唇裂患者采用改良唇裂整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前、术后对面部各个标记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采用改良唇裂整复术式进行治疗的微小型唇裂,术后唇弓和上唇的形态得到较好的恢复,对称性的恢复令人满意.结论 改良的唇裂整复方式用于微小型唇裂的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78.
鲁勇  石冰  郑谦  王志勇  胡勤刚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79-1281
目的:探讨影响初期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3例非综合征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影响腭咽功能的因素如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法、腭裂类型等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与腭裂术后腭咽功能并无相关性(P>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手术年龄大于2岁后腭咽闭合不全的风险性增加(OR=2.69,P<0.05);腭帆提肌重建术相对于VonLangenbeck法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率降低(OR=0.22,P<0.05);单侧完全性腭裂(UCCLP)和软腭裂(SCP)患者术后腭咽闭合率分别高于双侧完全性腭裂(BCCLP)和硬软腭裂(HSCP)患者(P<0.05)。结论:手术年龄、腭裂类型以及腭裂修复方法是影响初期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主要因素。手术年龄适当提前、采用功能性腭帆提肌重建修复方法有助于提高腭咽闭合率。  相似文献   
79.
腭黏膜下裂伴先天性硬腭瘘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黏膜下裂伴先天性硬腭瘘临床罕见,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仅10余例。作者报告1例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发生率、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行讨论。本病发病机制不清,临床症状与腭黏膜下裂相似。手术除完整封闭瘘孔外,还应后退异常附丽的软腭肌,重建提肌吊带。术后随访1a,无复裂,腭咽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80.
腭帆提肌重建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腭帆提肌重建术是一种功能性软腭修复方法.本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对腭帆提肌的解剖学、腭帆提肌重建术的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