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低剂量环磷酰胺在烧伤早期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是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减少或控制过量炎症介质的释放 ,降低烧伤后SIRS的发生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研究提示低剂量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Y)可明显延长烧伤及病毒感染豚鼠的生存时间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此笔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 72只 ,体重 (2 4 3± 32 )g。随机分为空白组 8只 ,对照组 32只 ,实验组 32只。对照组及实验组又分为烫伤(以下称烧伤 )后 2、3、6h组 ,每组各 8只。空白组大鼠不烧伤 ,取心脏血及肝脏组织测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92.
穿支皮瓣是在传统轴型皮瓣基础上发展而来,以穿支血管供血,仅包括皮肤与浅筋膜组织的一种新型皮瓣,由于改变了深筋膜血管网是皮瓣赖以生存的传统观点,使皮瓣设计和形成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 1, 2, 3] 。2012年唐举玉 [ 4] 在...  相似文献   
93.
背景:关于神经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有多篇报道,但外周血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6例,同时与周围神经损伤单纯行神经断端吻合或神经移植1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一两个疗程,同时给予针灸、理疗、经皮电刺激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神经吻合组。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修复局部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早期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94.
背景: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目的:检测增生性瘢痕不同阶段细胞CyclinD1、CDK2和CDK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及同一标本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运行中3者之间的一致性。 方法:采集32份增生性瘢痕标本,以增生性瘢痕形成时段分为3个月组、6个月组、1年组、2年组,各8份,并以8份正常真皮标本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标本中CyclinD1、CDK2、CDK4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 结果与结论:增生性瘢痕标本发展过程中CyclinD1、CDK2、CDK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由强至弱变化。3,6个月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在S、G2 /M期;1,2年增生性瘢痕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多处于G0/G1期。表明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CyclinD1、CDK2、CDK4各自的 mRNA和蛋白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与这3个蛋白所执行的功能情况相对应。  相似文献   
95.
腓动脉穿支蒂小腿外后侧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小腿外后侧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蒂外后侧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2例,皮瓣范围10 cm×10 cm~25 cm×13 cm.供区移植皮片修复. 结果术后12块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最长12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小腿外后侧链型供血皮瓣血运可靠,修复范围广,保留腓肠神经,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及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具灌注红色乳胶的43岁男性尸体标本进行大腿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斜支走行及穿支分布情况。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2岁。损伤部位:足踝部7例,小腿3例,手部2例。创面范围为9 cm×7 cm~28 cm×1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2周,平均10 d。均采用Ⅲ型游离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修复,切取单叶皮瓣3例,双叶皮瓣6例,三叶皮瓣3例;皮瓣范围为15 cm×5 cm~28 cm×1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管解剖研究结果示,旋股外侧动脉发出横支、斜支和降支,斜支沿途发出多个肌穿支,穿支穿过股前外侧肌,供血范围为股前外侧区域皮肤。临床研究结果示,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BMRC)神经外伤学会标准评价,皮瓣感觉恢复达S2级9例、S3级3例。供区残留线性瘢痕,无疼痛、瘙痒、触觉过敏等不适。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结论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可切取多种形式的穿支皮瓣,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hAMSCExo)中的微小RNA-135a(microRNA-135a,miR-135a)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用外泌体分离试剂盒提取hAMSC-Exo并进行鉴定,划痕实验检测hAMSC-Exo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过表达miR-135a后hAMSC-Exo中miR-135a基因相对表达量,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减miR-135a后hAMSC-Exo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敲减miR-135a后hAMSC-Exo成纤维细胞迁移相关蛋白[大分子肿瘤抑制因子2(large tumor suppressor 2,LATS2)、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N-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相对表达量;均以293T细胞外泌体及hAMSC-Exo作为对照。结果成功获得hAMSC-Exo;划痕实验检测示,hAMSC组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最强,GW4869(外泌体抑制剂)处理hAMSC组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减弱。qRT-PCR检测示过表达miR-135a后,hAMSC-Exo中miR-135a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划痕实验检测示,过表达miR-135a后,hAMSC-Exo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增强;而敲减miR-135a后,hAMSC-Exo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减弱。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迁移相关蛋白显示,与293T细胞外泌体组比较,各hAMSC-Exo处理组均下调Ecadherin、N-cadherin和LATS2表达,上调α-SMA表达;其中过表达miR-135a后,hAMSC-Exo能力增强,敲减miR-135a后,hAMSC-Exo能力较过表达miR-135a组下降。结论hAMSC-Exo中的miR-135a可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抑制E-cadherin、N-cadherin和LATS2表达,促进α-SMA表达。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保留展肌的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7月,采用保留展肌的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5~40岁,中位年龄23岁。瘢痕挛缩持续时间4~23年,平均9年。合并手关节僵硬3例,伴肌腱外露2例,肌腱合并神经外露2例。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4.5 cm×4.0 cm~8.0 cm×6.0 cm。皮瓣血管蒂长7~8 cm,平均7.5 cm。供区取髂腹股沟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皮肤感觉恢复时间5~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为S_4级5例,S_3^+级2例,S_3级2例;两点辨别觉6.0~10.0 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5例,良2例,可2例。供足趾外展及屈曲活动均未受影响,植皮区稍有色素沉着。结论改良足底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畸形,不破坏展肌,供区损伤小,提高了植皮成活率,供足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创面面积:4 cm×5 cm~7 cm×14 cm.采用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借助便携式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皮瓣面积:5 cm×6 cm~8 cm×15 cm,在阔筋膜上或下层切取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