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25羟维生素D[25(OH)D]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7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T2DM患者,按踝肱指数(ABI)分为T2DM合并LEAD组(LEAD组)50例和T2DM无LEAD组(T2DM组)50例;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50名为正常对照组(NC组)。ELISA法检测Lp-PLA2,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结果与T2DM、NC组比较,LEAD组血清Lp-PLA2、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EAD组血清25(OH)D水平与ABI呈正相关(P<0.05),与Lp-PLA2、Hcy、Hb A1c、TG、TC、LDL-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 A1c、LDL-C、Lp-PLA2、25(OH)D、Hcy均为T2DM合并LEA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Lp-PLA2、Hcy及25(OH)D可能共同参与T2DM合并LE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2.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1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3.
腹股沟区皮下埋藏睾丸对兔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腹股沟区皮下埋藏睾丸的方式修复阴囊皮肤缺损对睾丸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6~8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雄性36只,雌性24只,体重2.5~2.7kg。将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只。实验组动物将双侧睾丸分别移位埋藏至双侧腹股沟区皮下,以制备睾丸埋藏修复阴囊皮肤缺损模型;对照组未作处理。两组于造模后8周末时采集精液进行常规分析,每组随机取6只兔测量睾丸表面温度,另随机每组取6只兔的睾丸进行活检,应用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将两组未采集活检的雄兔分别与雌兔一一配对喂养,观察生育情况。结果对照组精液密度为(237.3&#177;39.7)&#215;10^9/L,精子活动率为76.9%&#177;3.8%;实验组精液密度为(4.7&#177;2.7)&#215;10^9/L,精子活动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睾丸表面温度为(36.15&#177;0.64)℃,实验组为(38.02&#177;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示:实验组生精上皮变薄,仅存的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见明显凋亡,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为89.69%&#177;3.76%;对照组可见散在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凋亡,AI为7.73%&#177;4.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配对后对应的母兔均未受孕生崽;对照组配对后对应母兔均受孕生崽,平均生崽数为6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皮瓣重建阴囊一样,腹股沟区埋藏睾丸修复阴囊皮肤缺损将导致兔生殖功能障碍,主要因睾丸局部环境温度升高诱导生精细胞过度凋亡所致。  相似文献   
54.
足背岛状动脉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足背动脉皮瓣从报道至今已30多年,使用普遍。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足背岛状动脉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9例,效果较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56.
背景: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目的:检测增生性瘢痕不同阶段细胞CyclinD1、CDK2和CDK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及同一标本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运行中3者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采集32份增生性瘢痕标本,以增生性瘢痕形成时段分为3个月组、6个月组、1年组、2年组,各8份,并以8份正常真皮标本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标本中CyclinD1、CDK2、CDK4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与结论:增生性瘢痕标本发展过程中CyclinD1、CDK2、CDK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由强至弱变化。3,6个月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在S、G2/M期;1,2年增生性瘢痕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多处于G0/G1期。表明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CyclinD1、CDK2、CDK4各自的mRNA和蛋白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与这3个蛋白所执行的功能情况相对应。  相似文献   
57.
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6例腘窝瘢痕挛缩患儿行瘢痕松解、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移位修复。男2例,女4例;年龄2岁2个月~10岁。均为热水烫伤。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范围5 cm×4 cm~10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6 cm×4 cm~11 cm×9 cm。供区直接缝合1例,游离植皮5例。结果术后6例患儿皮瓣完全成活,无血管危象或皮瓣坏死发生。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1例患儿术后6个月腘窝手术切口出现较厚增生性瘢痕,膝关节活动范围0~175°,随访15个月无明显变化;余5例膝关节活动范围0~180°,无跛行。结论腘窝中间动脉蒂混合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上臂中段高位桡神经锐器伤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手外科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上臂中段桡神经锐器伤完全离断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左侧12例,右侧4例;刀伤12例,玻璃割伤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72 h.均采用显微镜下端对端神经外膜间断无张力缝合法行一期修复.术后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分散片口服促进神经恢复;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内注射营养神经治疗3个疗程;给予针灸理疗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2个月.随访观察虎口感觉恢复情况、腕关节背伸度数,采用手法肌力检查(MMT)评定伸腕伸指肌肌力.结果 虎口感觉恢复的优良率93.8%.腕关节背伸功能的优良率87.5%.前臂旋后功能恢复满意,腕关节背伸均能够达到功能需要,拇指背伸、伸指基本满足功能要求,单独伸食指、小指不满意.肌力恢复的优良率:腕伸肌93.8%,旋后肌93.8%,指总伸肌87.5%,拇长伸肌81.3%.结论 精确的显微吻合桡神经及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有利于高位桡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入肌点越远肌肉肌力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59.
6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verse saphenous nerve neurocutaneous flaps for skin defects at forepart of fee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October 2008,15 cases of skin defects at forepart of feet were repaired with reverse saphenous nerve neurocutaneous flaps. The flap size ranged from 3.5 cm × 3.0 cm to 8 cm ×5 cm. The wounds at donor site were closed with skin graft. Results All the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with no ulcer at the donor site. 10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 9 months. The skin color and texture were satisfactory. The patients could walk very well. Conclusions It is reliable to repair the skin defects at forepart of feet with reverse saphenous nerve neurocutaneous flaps. It is easily performed with less morbid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