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目的 总结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3月,收治拇指指腹缺损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6~56岁,平均26.5岁.爆炸伤4例,机器绞伤8例,电锯伤12例.缺损范围为2.0 cm×2.0 cm~3.5 cm×3.0 cm.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7 h.术中切取2.5 cm×2.5 cm~4.0 cm×3.5 cm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宽度<2.8 cm者直接缝合,>2.8 cm者于前臂内侧切取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术后48 h因静脉回流障碍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成活.供区切口顺利愈合,植皮均成活.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不臃肿,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为5~12 mm.结论 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外形好,术后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肘部瘢痕挛缩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肘部烧伤后瘢痕挛缩以往多采用"Z"成形术、游离皮片移植、邻位带蒂扩张皮瓣移植、远位带蒂皮瓣移植甚至游离皮瓣移植[1-4].2004年1月-2009年2月,笔者单位应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肘部瘢痕挛缩松解创面1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的解剖特点及用于足跟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取20条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其足底内侧动脉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据此设计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对10例足跟部组织缺损9 cm×7 cm~15 cm×14 cm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28~60岁;交通伤9例,足跟部黑色素瘤1例.对其中3例跟腱缺损者同时携带拇趾展肌肌腱和跖腱膜修复跟腱缺损,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在距起点1.0~2.0 cm处分为浅、深2支,浅支直径(1.0±0.2)mm,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3~5条皮支;深支直径(1.5±0.3)mm,在距足底内侧动脉起点2.5~5.0 cm处分为外侧深支和内侧深支,前者分出3~5条皮支,后者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1~2条皮支,长度为(8.9±0.2)cm;足内侧和跖弓区切取联合皮瓣的最大面积男性可达10.4 cm×9.2 cm,女性可达9.1 cm×8.2 cm.10例患者足跟部修复手术中切取的联合皮瓣大小为9.0 cm×7.0 cm~10.0 cm×8.0 cm,术后10块皮瓣全部存活.8例获1~18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皮瓣植皮处的两点辨别觉与对侧足内侧区无明显差异,患肢活动自如.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是修复足跟及其周围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操作较复杂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14.
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足背动脉皮瓣供区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营养血管皮瓣供区植皮修复后无溃疡发生. 结论 足背动脉皮瓣供区可采用带蒂的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方法简单、适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1岁,因右手挖掘机压榨致出血疼痛3 h于2008年6月12日急诊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右手示指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约2.5 cm×2.0 cm,指深屈指肌腱及末节指骨外露;中指中节中远1/3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约3.5 cm×2.5 cm.指深屈肌腱及末节指骨外露,近节皮肤软组织有挫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股前外侧肌瓣与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眼眶肿瘤扩大眶内容物摘除术后巨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眼眶肿瘤12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 年龄48~87岁;皮肤鳞状细胞癌9例, 基底细胞癌3例;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眶内容物摘除术及创面修复。所有患者均手术彻底切除眼眶病灶, 一期切取股前外侧肌瓣与穿支皮瓣组成的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创面, 皮瓣供区采用减张缝合关闭, 总结术中切除病灶遗留皮肤缺损面积、创腔深度、术中切取皮瓣面积、肌瓣面积, 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术区外观, 皮瓣颜色、厚度、质地, 术区瘢痕、感觉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中切除病灶遗留皮肤缺损面积为7.0 cm×5.0 cm~15.0 cm×8.0 cm, 创腔深度为4.0~5.0 cm, 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7.0 cm×5.0 cm~19.0 cm×8.0 cm, 肌瓣面积为4.0 cm×3.0 cm~5.0 cm×4.0 cm。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 伤口均一期愈合, 受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在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分布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6只处死后紧贴肌肉表面分别于背侧及腹侧切取皮肤,最终获得背侧皮肤6块,腹侧皮肤6块,经10%甲醛溶液固定1月,无水乙醇脱脂3 d,并于0.25%的胶原酶Ⅰ和Ⅲ溶液中消化3 d后,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 结果 12块SD大鼠皮肤经染色后,除2块皮肤染色效果不佳外,其余10块皮肤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除色素的过程中,表皮常常脱落,即使不脱落,平铺的皮肤上也不能分界表皮与真皮,无法看见表皮内神经分支,且在解剖过程中剔除皮下脂肪时,部分皮下脂肪难以剔除干净,故肉眼可见部分皮下脂肪内明显的神经分布。透过X线阅片灯肉眼即可见皮肤呈现淡紫色,而神经为黑色,各区域神经分布不均,直径、形态及颜色深浅也不相同。甚至可看见神经呈现扭曲、打结的现象。 结论 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能够清晰显示肉眼可见的皮肤神经分布,这些结果将对于SD大鼠皮肤内各区域神经纤维密度的测定及动物模型中皮瓣移植后神经再生情况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壳聚糖(Chistosan,CS)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且无毒性的生物材料,其具有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的特点,同时发挥广泛的抗菌、抗炎、止血、止痛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以及作为神经支架,联合各种生长因子、种子细胞等桥接神经缺损。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胶质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当周围神经受损时,可为轴突再生提供通道,可分泌数种神经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13例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64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机器绞轧伤2例,钢绳轧伤4例,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压伤2例,高压电击伤1例,蛇咬伤1例。新鲜创面10例,感染坏死创面3例。创面均伴骨及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3 cm~22 cm×6 cm。8例采用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5例采用带蒂旋髂浅动脉复合组织瓣修复。术中切取皮瓣蒂部携带2~4 cm宽皮条及3~5 cm宽软组织筋膜蒂;皮瓣切取范围为12 cm×4 cm~27 cm×8 cm。结果术后1周1例皮瓣部分撕脱出血,4周后断蒂;其余皮瓣均于术后3周断蒂;皮瓣均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其中3例皮瓣外形较臃肿,于术后3~6个月行皮瓣修薄术后外形满意。术后6个月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获优9例,良1例,差1例。结论改良蒂部的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可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且手术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不同程度耳廓撕脱伤修复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26例耳廓撕脱伤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5~63岁,平均27.5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9例,交通事故伤5例,暴力撕脱伤6例,动物咬伤6例。损伤部位:全耳廓撕脱6例,耳廓上1/3~2/3撕脱8例,耳廓外1/5~2/3撕脱6例,耳垂撕脱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h,平均4.5 h。直接清创原位缝合8例,血管吻合再植7例,一期清创、二期皮瓣再造5例,残端修整缝合6例。结果术后6例残端修整缝合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余患者中耳廓完全成活14例,部分成活3例,坏死3例。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直接清创原位缝合及血管吻合再植成活者耳廓外观优于其余方法。患者听力均正常。结论对于全耳廓撕脱伤应首选血管吻合再植修复,对于耳廓撕脱组织小且无可供吻合血管者可选择原位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