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培养犬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及其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体外复合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化黏膜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混合酶消化法,于6%胎牛血清的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中培养OMECs,观察OMECs的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将第2代犬OMECs接种在SIS上,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等观察OMECs在SIS上的生长状况。结果OMECs在DKSFM中生长良好,CK19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OMECs接种在SIS上呈单层生长,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复合培养8 d呈多层生长。结论采用混合酶消化法,用含6%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犬OMECs,方法简便,适合推广应用。SIS与OMECs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黏膜的理想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2.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全世界一半的食管癌患者在中国。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加食管重建。重建所需的替代组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用自体其他组织或器官,另一类是人工食管的替代。自体组织如胃、空肠、结肠等是临床应用最多的重建方式.然而其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从而使学者们积极寻找人工食管的替代材料。这些替代材料多为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本身组织相容性差,腔内无法完全内皮化,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23.
吴起  魏人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60-1161
目的:通过16例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发生的情况,探讨其早期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57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16例。结果:经过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16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尤其是要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寻求颈脊髓损伤(cervicalspinalcordinjury,SCI)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6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同步进行疗效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优38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93.5%。结论对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将有助于患者早期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25.
魏人前  邓睿  黄凯 《中国临床康复》2014,(18):2927-2932
背景:跟腱位置表浅,皮肤血供较少,开放性损伤后污染较重,难以彻底清创,修复后易发生感染及局部皮肤缺损、肌腱外露,传统换药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断裂术后感染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选择2009至2012年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跟腱断裂术后感染、皮缘坏死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5-65岁;跟后皮肤缺损4 cm×5 cm-7 cm×6 cm。经过扩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跟后皮肤缺损采用自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创面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9-14个月,移植皮瓣无继发坏死、感染,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蒂部无明显臃肿。随访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良率为90%。提示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为跟腱外露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局部无明显瘢痕挛缩,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对软骨细胞中p38、JNK和ERK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原代细胞培养法建立人软骨细胞系,同时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软骨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以1×107孔的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10 ng/mL组、20 ng/mL组、40 ng/mL组,每组设4个复孔。对照组加DMEM培养基,10 ng/mL组、20 ng/mL组、40 ng/mL组分别加入含有10 ng/mL、20 ng/mL、40 ng/mL葛根异黄酮的DMEM培养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p38、JNK、ERK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加入葛根异黄酮培养液后,20 ng/mL浓度的培养液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40 ng/mL浓度的培养液开始抑制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20 ng/mL组p38和JNK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40 ng/mL组p38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异黄酮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通过降低MAPKs信号通路中p38、JNK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软骨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对32例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结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3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后期功能评定按Kolment标准,本组治疗结果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结论: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能早期起床活动、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获得满意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在预测下肢创伤性骨折病人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9例下肢创伤性骨折病人(骨折组),根据病人预后分为2个亚组,有效组104例,无效组25例;另选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3组的血清标本,检测GS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GSP与炎症介质的相关性。以GSP ≥ 400 μmol/L为临界值,将129例病人分为2个亚组,其中GSP ≥ 400 μmol/L组45例,GSP<400 μmol/L组84例,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折组GSP水平为(451.4±1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9.7±10.8)μmol/L (P<0.01),3项血糖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无效组GSP水平为(673.2±24.8)μmol/L,有效组为(299.0±7.1)μmol/L,有效组GSP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HbA1c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但FPG和2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病人炎症介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组病人炎症介质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P<0.01)。骨折病人GSP与hs-CRP、TNF-α、IL-6、PC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GSP ≥ 400 μmol/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明显高于GSP<400 μmol/L组的4.76%(P<0.01)。结论:下肢创伤性骨折病人存在GSP水平的改变,且其改变与IL-6、TNF-α等炎症因子及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9.
背景:国内外研究以大鼠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修复神经缺损,取得了较好结果。 目的:观察兔许旺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共培养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分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西兰大白兔许旺细胞,取第3代许旺细胞接种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上。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复合培养24 h后细胞在材料上良好黏附。1周时部分细胞在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层表面呈单层生长,细胞扁平,细胞核呈长梭形,细胞间连接紧密。2周后,细胞呈多层生长。②扫描电镜:复合培养2 d,细胞黏附于材料表面并伸展,细胞体呈纺锤形,从胞体伸出两根细长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首尾相接连成细胞链或融合或交联或在纤维的侧方平行生长;1周后细胞在材料上大量增殖,呈串珠链黏附于支架上,类似于神经中的Bunger带。表明小肠黏膜下层与许旺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0.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外基质材料免疫原性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是构建单一结构工程化组织的较好支架材料。 目的:观察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接种前用红色免疫荧光标记,然后将第2代已标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上。 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上复合培养1周时细胞呈单层生长,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示均匀红色荧光,复合培养2周细胞呈多层生长,并显示更密集的红色荧光。②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培养2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于材料表面并伸展;复合培养1周,小肠黏膜下层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胶原覆盖;2周后细胞在材料上已大量增殖形成融合,细胞连接紧密,细胞分泌大量基质,并分层。表明小肠黏膜下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