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临床资料病例,男性,52岁,2年前因急性心梗在当地医院行冠脉造影,在前降支(LAD)植入支架1枚,术后仍有心绞痛,1周后又在LAD植入支架4枚,症状仍未明显缓解。所植支架均为药物涂层支架。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比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4:1含血冷停搏液(St.Thomas液)在全机器人心脏瓣膜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8月使用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周围体外循环(PECC)下完成心脏瓣膜直视手术11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79例,二尖瓣置换32例。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PECC。心肌保护分别采用HTK液(n=46)和4∶1含血冷停搏液(n=65)灌注,使用BD14G静脉穿刺针作为停搏液灌注针,经胸壁穿刺进入胸腔后插入升主动脉,TEE评估停搏液灌注针插入的深度、位置及停搏液灌注效果。HTK液经升主动脉一次性灌注1 300~3 000 ml(25~30 ml/kg),灌注时间4~6 min,灌注压力200~250 mm Hg;使用4∶1含血冷停搏液者,首次灌注剂量1 000~1 500 ml(20 ml/kg),灌注压力300~380 mm Hg,灌注流量250~350 ml/min,以后每20~30 min半量复灌。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肌酶CK、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胸腔引流量等亦无显著差异(P>0.05);HTK液组停搏液用量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术中钠离子明显降低(P<0.05);液体总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HTK液和含血冷停搏液在机器人心脏瓣膜手术中均能获得相同的心肌保护效果,HTK液不影响手术进程,较为实用,但易导致血液过度稀释及低钠血症,需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围术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107例,男性8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岁(39~78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者18例,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17例。二尖瓣病变71例,主动脉瓣病变2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7例,2支病变29例,多支病变21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左房血栓22例。行二尖瓣置换53例,二尖瓣成形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双瓣置换12例,其中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桥血管共计152支,其中动脉桥44支,平均血流量28.6±5.1ml/min。静脉桥108支,平均血流量23.3±4.8ml/min。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感染。二次开胸止血2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6例(5.6%)。心脏超声显示术后左房及左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29和P=0.001)。7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3年,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CABG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4.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51例合并小左心室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男性7例,女性44例,年龄31~69岁,平均(48±5)岁.病程5~49年,平均(18±9)年.患者病变以重度二尖瓣狭窄为主.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4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36例,左心房折叠术4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3.9%),1例因不能脱离辅助循环死亡,1例于术后10 d死于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血量14例(27.5%),多器官功能不全11例,频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 d)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36.5±3.2)mm,术后(38.6±5.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术前(45.9±3.8)ml/m2,术后(48.2±7.4)ml/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射血分数为48.6%±6.7%和52.8%±8.3%,缩短分数为25.5%±3.3%和27.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血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早期一般不会立即恢复.  相似文献   
35.
一、发展简史 研制机器人的目的是帮助人类摆脱繁重体力劳动及危险环境下的作业。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1959年美国发明家英格伯格和德国人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36.
骨髓单个核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这些细胞移植到缺血心肌后可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且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防止宿主细胞和移植细胞凋亡,并使内源性修复细胞归巢,修复受损的心肌。目前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试验,这些研究采用多种途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到冠状动脉或心肌内,包括冠状动脉内注射、静脉输入、直接室壁注射、心外膜或心内膜下输入,并通过将细胞制成碎片而提高其滞留率,或应用一些细胞因子提高治疗效果。虽然目前这些临床试验结果尚存在争议,但这些方法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仍有前景。现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移植途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滞留、归巢、存活和展望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各类精神障碍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对昆明市精神障碍现况调查的同时,用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抽取5033名年龄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自杀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的发生率(95%CI)分别为:5.89%(5.24%~6.54%)、1.71%(1.35%~2.06%)、0.96%(0.52%~1.00%)。精神障碍影响自杀相关行为较高的有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疼痛障碍、特殊恐怖、酒精依赖等。结论人群中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精神障碍是产生自杀相关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昆明市精神卫生服务状况,为政府制订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填写自编的精神卫生服务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至2005年全市有精神病院(科)13所,床位1920张,医生256人,护士410人,医技药技人员92人,平均每10万人口有精神科医生5.12人,病床38.4张,专业人员学历、职称偏低;全市精神科以封闭管理为主,病床使用率及收费情况参差不齐,医疗设备缺乏,科研力度不够,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全市仅有四区一市开展。结论昆明市精神卫生机构有一定的规模,但医院设置分布不均匀,部分医院医疗和管理达不到要求,患者住院环境太差且有安全隐患,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掌握昆明市精神障碍患病率和精神卫生资源投入及利用现状。方法:抽样调查全市精神疾病患病率及诊治情况,同时普查全市精神卫生资源现状。结果:精神和行为障碍的30天患病率为4.53%,12个月患病率为6.41%,终生患病率为15.19%,重性精神病30天患病率为1.02%,推算全市现重性精神病人51000人。全市共拥有精神科正规病床1920张,即每万病人拥有床位数为152张,精神科病床年平均使用率为92.6%。结论:昆明市精神卫生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低剂量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儿童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经支气管镜证实有气道异物患儿的肺部MSCT资料,其中26例为低剂量扫描,16例为常规剂量扫描,分别对2组图像资料观察分析。结果26例低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25例,检出率为95%。16例常规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16例,检出率为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的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儿童气道异物的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它可以确定异物的具体位置,对手术定位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大大降低了射线量,儿童气道异物的CT检查应优先使用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