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背景:骨髓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心肌,改善不利的心室重构及恶化的心功能,但细胞移植后对梗死心室重构影响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后,心肌组织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7/2007-05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动物中心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成年健康雄性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6只/组。 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主干结扎1 h,观察缺血梗死区仍然呈暗红色,确认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成功。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在移植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左室前壁和心尖部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确认陈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成功。Ficoll分离法获得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在造模后1 h于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分多点注射细胞悬液,每点注射0.5 mL,(1~2)×107个细胞/mL;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于造模后4周开胸确认梗死区,同法行细胞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 结果:移植后6周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的梗死区、梗死周围区基质金属蛋白酶2,9mRNA及NF-κB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1)。 结论: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表达减少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增加,从而抑制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60Coγ射线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评价MSC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MSC受照射后继续培养,检测增殖能力;5-氮胞苷(5-asa)诱导分化,检测C-心肌肌钙蛋白重链(C-TNT)、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表达.建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并行照射和非照射MSC移植,术后4周检测心脏大小和功能变化、并比较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 4 Gy组细胞增殖能力受抑制,C-TNT和β-MHC在未照射组有所表达.两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术后心功能改善、心脏缩小,微血管计数值增加.结论 移植正常和丧失分化能力的MSC同样能明显改善心梗后早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通过对心脏在体心功能和离体心肌储备功能测定,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I组和G-CSF组(每组12只),MI组和G-CSF组采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作MI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G-CSF连续5 d。给药后第7天,球后静脉采血,测定EPCs的数目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第4周时,进行在体心功能和离体心肌储备功能的测定,对MI大鼠的心功能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G-CSF可增加外周血中EPCs的数目,提高血浆中VEGF的浓度。同时在体心功能和离体心肌储备功能测定的结果显示,MI大鼠的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G-CSF能够促进心梗大鼠EPCs的动员,增强VEGF的释放,改善MI大鼠的心功能。因此,G-CSF用于EPCs动员治疗AMI在临床上是有应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114.
目的了解昆明市常见使用烟草所致的精神与行为障碍的流行强度及分布情况。方法按容量比例和随机抽样原则,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使用CIDI2.1为调查工具,ICD-10作为诊断标准。结果共调查吸男性1538人,一生中有过戒烟行为758人,占49.14%。在戒烟的早期出现戒烟症状中,心理症状重于躯体症状,有强烈的烟草渴求者占64.38%,依次为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或体重增加、抑郁情绪等。结论本次调查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各种戒烟早期症状中,不同地域和教育程度与症状表现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特点中,某些症状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4条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和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每组6条。急性、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用心肌直接注射法行白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急性、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移植前和移植后6周分别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处死动物后行心脏大体形态、结构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显示,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均较其相应的对照组减小(32.5±5.1mmvs.36.6±3.4mm,46.7±12.1mlvs.57.5±10.1ml,6.2±0.6mmvs.6.9±0.9mm;P〈0.05);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LVEDD、LVEDV和LVPW均较其相应的对照组减小(32.8±4.2mmvs.36.8±4.4mm,48.2±12.9mlvs.60.6±16.5ml,7.0±0.4mmvs.7.3±0.5mm;P〈0.05)。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在细胞移植后射血分数较其相应的对照组升高(53.3%±10.3%vs.44.7%±10.1%)。大体形态学观察细胞移植后急性、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梗死区厚度较相应的对照组增加(7.0±1.9mmvs.5.0±2.0mm,6.0±0.6mmvs.4.0±0.5mm;P〈0.05),而梗死区长径较对照组减小(25.5±5.2mmvs.32.1±6.2mm,33.6±5.5mmvs.39.0±3.2mm,P〈0.05);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无室壁瘤发生。而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长轴/短轴周长较对照组增加(0.581±0.013vs.0.566±0.015;P〈0.05)。两移植组于细胞移植后在移植细胞区均观察到荧光表达,但多数核形态不规则,未观察到发荧光的成熟心肌细胞核。组织学观察见细胞移植后均有较多新生毛  相似文献   
116.
机器人手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机器人心脏外科的发展简史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在科幻小说中,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应用于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中的备体外循环。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603例计划实施OPCAB手术患者,体外循环采用“干备”和“湿备”2种方法。结果 603例患者中采用“湿备”23例,“干备”580例。术前临时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湿备”3例,“干备”19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干备”1例。23例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无死亡。结论 “备体外”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备体外”方法,有助于提高OPCAB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8.
1650年Sennertus首先描述了主动脉内膜撕裂性病变,但直到1802年Maunoir才开始使用“夹层”一词描述此类病变。到20世纪末为止,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David等[1]报道未及时治疗者,33%的患者在发病24h内死亡,36%~72%的患者在48h内死亡。过去50年中,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技术不断改进,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因此除高危患者外,所有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都是急诊手术的适应症。关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分型,国内较早使用的是DeBakey分型方法,而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是Stanford…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总结双腔右心室(DCRV)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DCRV95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1~48岁。单纯DCRV13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82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56例。采用右房和右室漏斗部联合切口57例,单纯右房切口8例,单纯右室漏斗部切口30例。结果肌隔型61例,肌束型34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超声心动图误诊为VSD 15例,误诊为PS 3例,均于术中探查确诊。结论单纯DCRV少见,以合并VSD多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有较高价值,但也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术中探查很重要,应常规探查三尖瓣和肺动脉瓣。采用右室切口更有利于右室流出道狭窄的彻底解除。  相似文献   
120.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循环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因其降低与心肺转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重要选择。但是心脏表面固定器的应用,特别是在充分显露左侧冠状动脉回旋支和右冠后降支或左室后支时,需要通过负压吸引或机械压迫限制局部心肌运动。加上吻合血管时需临时阻断冠状动脉血管,所以会发生短暂的心肌热缺血。这些都会影响到心肌收缩力和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本研究对此进行分析,并将我们的治疗经验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