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低强度激光对脂质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基因转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对脂质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基因转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介导外源性Lac-Z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基因转染过程中给予低强度激光照射,激光波长510.6nm和627.8nm,功率密度为1、5、10mW/cm2,照射时间为10、20min,调节能量密度分别为0.6、1.2、3、6、12J/cm2.激光照射于基因转染后即刻进行,同时设对照组1为转染不照射,对照组2为不转染不照射.于转染后48h用邻硝基苯-D-吡喃半乳糖苷(O-nitrophenyl-D-galactopyra-noside,ONPG)检测细胞内Lac-Z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的产量.结果所有照射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实验组心肌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产量,其中以510.6nm、1.2J/cm2组的效应最明显,其光密度(opticaldensity,OD)值较转染未照射组提高了15倍(0.718±0.088/0.048±0.008,P<0.01);其余各组效应较弱,其OD值只提高了1.75~3.77倍(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能促进脂质体介导的心肌细胞的基因转染,这一作用与低强度激光波长及能量密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叶卫华  高长青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4):1004-1005
尽管人们对心脏组织结构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基因和分子的微观水平,但对正常心脏和疾病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缺乏严谨科学的统一认识。传统的理论无法回答心脏基本结构的问题,也无法对心脏的泵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阐释。近年来,Torrent-Guasp等.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心肌带理论,认为心脏是一条由心肌纤维经螺旋缠绕形成的“肌肉带”所构成,  相似文献   
103.
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达芬奇S”(da Vinci S)全机器人下不开胸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临床经验。方法1月至2007年7月,使用da Vinci S全机器人系统,不开胸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15例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38.5±7.8)岁。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2.0cm~3.6cm,无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轻到中度升高。全组肺功能良好,无胸膜炎病史。超声引导下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做3个直径均为1cm的器械臂孔,分别插入机器人系统的内窥镜和机械臂;1个直径为2cm工作孔。机器人操控医师于操作台前、三维成像系统下遥控机器人进行手术。直接修补10例,心包补片修补5例。术中食管超声评估修补效果。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手术方式的转变。平均体外循环(109.5±12.6)min,主动脉阻断(41.2±11.7)min。术中及术后出血明显减少,术后第2d出监护室,术后恢复明显加快,无残余分流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效果确实、可靠,是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4.
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心室造影角度来说 ,广义的左室室壁瘤 (LVA)可定义为部分左室壁出现运动减低、不运动或反常运动〔1〕。这一定义不仅包括狭义经典的、瘢痕组织形成的有颈薄壁的囊袋性LVA ,而且还包括了无收缩功能的、变薄的、含有存活心肌的瘢痕区。从现代治疗观点讲 ,后者也应行外科切除术〔2〕。LVA的外科治疗是 195 5年开始的 ,Likoff和Bailey使用侧壁钳施行了首例闭合性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3〕。 195 8年Cooley在体外循环下行首例LVA切除和线性修补术 ,该术式到今天仍然被采用 ,称之为标准手术〔4〕。继之 ,1977年D…  相似文献   
105.
心肌带解剖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解剖不同种属煮熟的心脏,研究心肌带结构的普遍性和一致性。方法65个不同种属的心脏,分为猪心组(15个)、牛心组(10个)、羊心组(10个)、兔心组(20个)和鼠心组(10个)共5组。不同种属的心脏按不同时间煮熟后,以Torrent-Guasp等人所描述的解剖方法进行解剖。使心肌带整体处于自然伸展状态下拍照测量心肌带各段的长度,并将心肌带切断,为各段分别测量重量。结果按照相对固定的解剖方法,各组的心脏均可解剖为一个完整的心肌带,包括2个环和4个段;各组心肌带各段占整体的长度、重量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各组中均是升段的长度百分比最大(P〈0.05),降段的重量百分比最大(P〈0.05)。结论心肌带结构在不同种属的心脏中具有一致性,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基本心肌结构,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正>数据表明美国院外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发生率为110. 8/10万,生存率为10. 6%[1]。尽管CA患者救治措施的不断优化,然而,仅仅不到1/3幸存者神经功能恢复[2]。欧洲注册数据显示,院外CA的发生率为80/10万,10%患者存活至出院,仅有5%可以获得完全的神经功能恢复[3]。在中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发生CA,而出院生存率只有1.3%,获得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的只占10.2%[4]。CA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制约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7.
左室重建术加冠状动脉旁路术治疗左室室壁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穿壁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并发左室室壁瘤(LVA)形成者手术指征,室壁瘤切除后左重建的手术技术及原理。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7月,连续手术治疗15例有典型心绞痛史的LVA病人,左室和冠脉造影示14例前间壁LVA,1例为下壁室壁瘤伴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附壁血栓9例,冠状口胸膜外游离左侧乳内动脉(LIMA)。前间壁LVA,旁开左前降支动脉(LAD)2.0cm平行切开LVA。彻底清除左室内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应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即刻评价前室间隔旷置(septal anterior ventricular exclusion,SAVE)手术切除左室前壁室壁瘤对左室形状、大小及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拟用SAVE手术行心室几何重建(surgical ventricular restoration,SVR)的左室前壁室壁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身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TEE探头插入食管中段.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转机前,应用TEE充分了解室壁瘤的大小和位置,计算左室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SI);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nd-systolic volume index,ESVI)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②心脏复跳后,评价补片缝合位置及残留左室腔大小,计算SI、EDVI、ESVI及EF,并将其与CPB转机前比较.结果 SVR术后,左室形状更接近椭圆形,SI从0.76±0.04增加至0.84±0.05(P<0.001);左室大小更接近正常,EDVI从(121.51±16.91)ml/m2减小至(60.27±9.93)ml/m2(P<0.001),ESVI从(85.81±15.02)ml/m2减小至(32.44±5.36)ml/m2(P<0.001);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明显改善,EF从(29.52±6.06)%增加至(46.02±3.90)%(P<0.001).结论 对于左室前壁室壁瘤,SAVE手术可使成形后的左室形状更接近椭圆形,使增大的左室恢复正常大小,从而明显改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Na+/Ca2+交换体阻滞剂KB-R7943(KBR)对豚鼠心室肌细胞振荡式Na+/Ca2+交换电流(INCX)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利用去极化电压脉冲刺激诱发细胞膜产生振荡式电流,在不同的离子环境下,记录KBR对这一电流的影响。结果该振荡式电流的产生与细胞内钙超载引起的肌质网钙释放有关,它的主要成分是Na+/Ca2+交换电流,与细胞膜的阴离子通道无关。KBR对振荡式INCX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对外向和内向振荡电流的抑制率无差异,两者的半数抑制浓度均约为4μmol/L。结论KBR可抑制振荡式INCX,其抑制作用与实验条件下的离子环境有关,与Na+/Ca2+交换体的运转模式无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JT间期离散度(JTd)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利用标准同步12导联心电图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1例行PCI和CABG手术前后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QTd、QTcd和JTd离散度和心功能进行检测。结果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QTd、QTcd及JTd较手术前均显著缩短(P<0.01),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心功能指数(LVEF,E)明显增加(P<0.01)。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QTd及JTd的显著缩短与LVEF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对于高龄患者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由于尚有存活心肌,再通后部分存活心肌可恢复电、机械功能,这对挽救这些存活心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