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38篇 |
内科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59篇 |
外科学 | 132篇 |
综合类 | 150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1月24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7例,女53例,平均年龄59岁,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100例,机器人乳内动脉游离+胸壁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 140例.术后每6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桥血管通畅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转为正中开胸或体外循环,共包括237例单侧乳内动脉(IMA)游离和3例双侧IMA游离,无手术死亡.24例(10%)使用杂交技术.术后随访41.1±12.9个月,无死亡、中风或心肌梗死发生.术后随访3年(最长时间91个月)的结果显示,TECAB组IMA移植通畅率为97.1%,MIDCAB组IMA移植通畅率为96.4%.结论 机器人辅助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特定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乳内动脉桥可以保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赵国生高长青刘兆伟王宗强陈文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7):1214-121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以9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对象,患者均接受MR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R诊断韧带损伤的价值。结果:关节镜检查96例患者中82例为膝关节韧带损伤,14例为假阳性,MR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5.12%、78.57%、96.30%、73.33%、92.71%。关节镜检查膝关节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3例(40.24%)、后交叉韧带损伤6例(7.32%)、内侧副韧带损伤20例(24.39%)、外侧副韧带损伤23例(28.05)。MR诊断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损伤与关节镜检查相符,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存在漏诊。MR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Ⅰ级损伤漏诊1例,Ⅱ级损伤漏诊2例;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与关节镜完全符合;诊断内侧副韧带Ⅰ级损伤漏诊1例,其余损伤与关节镜完全符合。结论:MR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价值较高,可准确评估损伤的位置及程度。 相似文献
3.
病人 男,35岁。发作性心前区闷痛1年,加重2个月。激动、饱餐、快步走可诱发心绞痛,休息后缓解,无静息下心绞痛发作。在外院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差。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有10年吸烟史。查体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V1~6、aVl倒置,ST段V5~6压低;运动心电图示下壁、侧壁阳性,运动中因心绞痛发作及缺血型ST-T改变而终止。心脏超声示正常。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中段有2处收缩期重度狭窄,舒张期完全恢复正常。静脉给硝酸甘油对其无影响。1999年1月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合并小左心室的患者51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持续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围术期维持BIS<50。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CPB前(T3)、CPB后(T4)、手术结束关胸后(T5)的SBP、HR、CVP、平均肺动脉压(PAP)和肺动脉楔压(PCWP)。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SBP明显下降,T2~T5时HR明显减慢(P<0.05),T4、T5时CVP、PAP及PCWP均明显著降低(P<0.05)。14例(27.5%)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围术期死亡2例(3.9%)。术前及术后早期(7~14d)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左心室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应积极防治;缩小的左室舒张末径在术后早期不会立即恢复,要对心肌功能予以较长时间的维护以保证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糖尿病病人非体外循环和经典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和CCABG)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1999年4月至2008年1月,318例糖尿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 210例,CCABG 108例.两组术前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CCABG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正中开胸,胸膜外游离带蒂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他靶血管吻合,吻合口超过2个采用序贯吻合.术前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 mmol/L以下,术后早期在ICU时持续泵入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8mmol/L.结果 两组共5例(1.57%)死亡,7例(2.20%)发生并发症.两组均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平均移植旁路血管OPCAB组(2.6±1.1)支,低于CCABG组的(3.1±1.3)支,P<0.05.OWCAB组死亡1例(0.48%),明显低于CCABG组4例(3.70%),P<0.05.OPCAB组发生并发症5例(2.30%),CCABG组2例(1.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至接近正常水平,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率低.OWAB术后早期病死率明显低于CCABG. 相似文献
6.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51例合并小左心室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男性7例,女性44例,年龄31~69岁,平均(48±5)岁.病程5~49年,平均(18±9)年.患者病变以重度二尖瓣狭窄为主.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4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36例,左心房折叠术4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3.9%),1例因不能脱离辅助循环死亡,1例于术后10 d死于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血量14例(27.5%),多器官功能不全11例,频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 d)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36.5±3.2)mm,术后(38.6±5.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术前(45.9±3.8)ml/m2,术后(48.2±7.4)ml/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射血分数为48.6%±6.7%和52.8%±8.3%,缩短分数为25.5%±3.3%和27.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血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早期一般不会立即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对心肌桥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对15例心肌桥(13例有典型心绞痛,经正规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不佳,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悸、晕厥)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手术(3例单纯心肌桥切开松解术,2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心肌桥切开松解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行体外循环下手术(5例心肌桥切开松解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单纯心肌桥切开松解术)。结果1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手术组手术时间(2.8±1.9)h;体外循环手术组手术时间(3.5±1.7)h,体外循环时间(59±37)min。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心绞痛、心悸症状完全缓解,11例心电图恢复正常。15例随访0.5~7年,(1.9±1.2)年,1例复发心悸,其余患者无心绞痛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心肌桥具有良好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2 4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4 3例 ,男 2 15例 ,女 2 8例 ;年龄2 0~ 75岁 ,平均年龄 5 7.5 9± 10 .6 7岁 ;体重 4 0~ 94 kg,平均体重 72 .4 9± 10 .92 kg。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 0 .2 4~ 0 .87,平均 0 .5 7± 0 .11;心功能≥ 级 12 5例 ;冠状动脉病变≥ 3支181例。全组均行 CABG,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 11例 ,心瓣膜置换术 15例。1.2 方法 经升主动脉插管和腔房二级引流管建立 CPB。常规监测静脉血混合氧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的治疗措施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8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9)与对照组(n=59),观察组患者予以齐拉西酮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奥氮平的治疗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BS(4.5±0.3) mmol/L、TC(1.2±0.3) mmol/L、TG(4.0±0.4) mmol/L、INS(9.5±1.0×103)μU/L、LDL(2.0±0.2) mmol/L、HDL(1.3±0.2) mmol/L以IRI(1.9±0.3) mmol/L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药物较奥氮平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进行了10余年的临床试验,但试验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鉴定哪些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响骨髓干细胞的水平和功能。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对骨髓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4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冠心病患者,采集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术中经胸骨穿刺采集骨髓,应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其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34+、CD133+和CD34+CD133+细胞的水平;应用集落形成试验和细胞迁移试验评价骨髓祖细胞功能。结果与结论:术中经胸骨抽取20 mL骨髓可获得(10-89)×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活性在95%以上,等量的骨髓血获得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量与患者年龄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n=44,r=-0.788,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占(0.94±0.39)%,CD133+细胞占(0.46±0.28)%,CD34+CD133+细胞占(0.53±0.26)%;糖尿病患者骨髓CD34+和CD133+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高龄、女性和心功能较差与骨髓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有关;CD34+细胞水平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迁移能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经胸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足够数量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供体细胞,年龄、性别、糖尿病、心功能与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