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建立当归补血汤物质基准HPLC特征图谱及5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为该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及后续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乙腈-0.1%甲酸溶液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5批当归补血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并对共有峰进行归属,运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进行质量分析,并对其中5个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15批当归补血汤物质基准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均>0.93,确定共有峰8个。CA、PCA可将样品分为3类,PLS-DA筛选出4个质量差异标志物。5个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 CYG)、阿魏酸(Ferulic acid, FA)、芒柄花苷(Ononin, ON)、毛蕊异黄酮(Calycosin, CY)、芒柄花素(Formononetin, FM)在其各自进样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2%~103.49%,RSD均<2.00%,含量分别为0.357~1.286 mg/g、0.072~0.138 mg/g、0.115~0.684 mg/g、0.068~0.544 mg/g、0.026~0.297 mg/g。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物质基准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入院低体温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聊城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和/或胎龄<32周早产儿共2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体温分为正常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6.5℃~37.5℃)122例、轻度低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6.0℃~36.4℃)98例、中度低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2.0℃~35.9℃)27例,记录三组病例的入院体温、一般资料及围生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入院体温波动于34.8℃~38.0℃,平均体温(36.37±0.44)℃。单因素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中度低体温组胎龄、剖宫产比例小于正常体温组(H=12.316、χ2=7.739,P<0.05),出生时气管插管的比例大于正常体温组(χ2=22.907, P<0.05);中度低体温组和轻度低体温组出生体重小于正常体温组(H=26.060,P<0.05),5 min Apgar评分≤7分及窒息复苏的比例大于正常体温组(χ2= 27.594、23.87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OR=0.997, 95%CI:0.996~0.999)、多胎(OR=2.279, 95%CI:1.106~4.694)和窒息复苏(OR=3.265, 95%CI:1.209~8.819)为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低体温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出生体重、多胎和窒息复苏是导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降低其入院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背景:一系列基础研究证实在动物脊髓损伤的模型中,嗅鞘细胞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的再生和恢复脊髓的部分神经功能.部分临床实验证明嗅鞘细胞的移植的确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目的:验证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取流产胚胎嗅球并消化成为单个嗅鞘细胞,培养纯化2周左右,制成嗅鞘细胞悬液.选择脊髓损伤患者213例,全麻下将制备好的嗅鞘细胞悬液采用区域性多靶点注射方法移植于损伤脊髓的周围.采用ASIA量表对患者移植前1d及移植后3周~2个月进行评分,评价患者脊髓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于术后3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脊髓功能评分及感觉与运动功能均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01),且随时间延长呈不断改善趋势;最长患者随访5年,未见已恢复的神经功能减退及移植不良反应.证实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以部分恢复及改善其部分脊髓神经功能,且治疗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94.
背景:动物实验研究已证实,采用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注入或移植等方法可改变损伤脊髓局部环境,促使损伤脊髓恢复部分功能。目的: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炎后遗症的临床实验,观察其对脊髓损伤的恢复作用。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二科病房。对象:选择2004-06/2007-07来源于全国各地的陈旧性脊髓炎患者32例,伤后时间为0.5~7年。患者经各种传统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并遗留各种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男21例,女11例,年龄5~48岁,急性病毒性脊髓炎18例,急性化脓性脊髓炎8例,结核性脊髓炎6例,发病后均曾给予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及各种神经营养药物治疗。26例临床表现均为完全性损伤。6例为不完全性损伤,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胚胎嗅球来自流产胚胎,由患者或家属自愿捐献。方法:取胚胎嗅球,经细胞分离、培养、纯化7~14 d,最后消化成单细胞混悬液,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移植到患者损伤脊髓区域的上下方。术后2周~2个月,采用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ASIA评分标准进行术后评定,并进行手术前后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感觉功能变化。②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嗅鞘细胞移植术后0.5-2年,32例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51.53±13.41,55.72±10.50;轻触觉:63.06±15.98,69.53±11.68;疼痛觉:64.03±15.01,69.50±12.20,P均<0.01)。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有助于脊髓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5.
人胚胎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量的实验证实,嗅鞘细胞是能促进已损伤的中枢神经重新恢复功能最有效的种子细胞之一。实验拟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省时、经济,临床应用更安全,临床效果更好的培养和纯化嗅鞘细胞的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4—12/2006—12在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流产胚胎(4~6个月,由家属自愿捐献)。实验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显微外科器械将胚胎的嗅球取出,在解剖显微镜下仔细剥离嗅球表面的软膜和血管,尽量保持嗅球完整性,然后用眼科剪反复剪碎,剪成0.5~1.0mm^3大小的组织块,将组织块移人离心管内,加入含有13%胎牛血清的D/F12培养液,用弯头吸管来回轻轻吹打组织块制成细胞悬液,用含有阿糖胞苷的无血清纯化液纯化嗅鞘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计数。 结果:胚胎嗅鞘细胞在24h后开始部分贴壁,胞体呈球形、星形,有一个甚至多个突起,但突起短小。贴壁3d后,大部分细胞迅速生长,突起延伸变长。贴壁5~7d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嗅鞘细胞成簇密集排列生长,细胞突起相互交织越来越多,形成网状。可见3种比较典型的嗅鞘细胞:双极或梭形、多突起形和扁圆或油煎蛋形。主要以梭形和多突起形细胞为主。细胞培养至7~14d时细胞数量不再有明显增加,但是细胞仍生长旺盛,活性好,细胞纯度高达95%~98%。 结论:实验建立的人胚胎嗅鞘细胞培养的方法简便易行,经济,细胞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96.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可受多种影响因素如受伤的时间、节段、性别等的影响,而患者受伤后应在哪个时间段进行嗅鞘细胞移植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关注嗅鞘细胞移植时间窗的选择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泰安荣军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2004-06/2007-06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其中男121例,女14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脊髓损伤时间:0~6个月21例,7个月~2年71例,2年以上43例.纳入患者或其(未成年)父母了解这一临床试验的特殊性和可能结果;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接受细胞移植治疗并签自愿接受协议书;实验和治疗方案符合中国卫生部(91-006)文件规定,经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将流产胚胎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7~15 d待用.产妇同意提供流产胚胎用于实验,此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全身麻醉后,借助显微镜将已培养好的嗅鞘细胞悬液采用多靶点注射的方法分别移植到相应的区域内.靶点的选择据损伤情况而定,一般位于损伤区域的上下两端及左右侧正常脊髓处.据损伤区域的大小决定靶点的多少,每个靶点注射细胞量约100万单位,悬液约50 μL,含量大约2×1010 L-1,一般为2~5个靶点.③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8周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估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分.结果: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不同移植时间窗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不同移植时间窗患者移植后运动和感觉功能分数及分数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存在移植时间窗差异.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74例A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4例APS患者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10例,发生率为3.6%,10例患者年龄为(45±13)岁,男女比为1:4,其中原发性APS和继发性APS各5例,8例患者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才明确APS的诊断。经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栓治疗后2例(20%)死亡。结论 APS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少见,预后差,治疗措施主要为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对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年轻女性需考虑APS。  相似文献   
98.
高瑞  唐敏 《肝脏》2019,24(3)
目的分析多次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围术期肝癌患者IgG、IgA和Ig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1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异体血液输注,研究组给予多次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血氧参数及Ig水平。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RBC、Hb和Hc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RBC、Hb和Hct水平均比术前低,且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SvO_2和O_2ER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vO_2水平低于术前,且低于研究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O_2ER水平高于术前,且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均比术前低,且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围术期肝癌患者采用多次储存式自体血回输的效果较好,该方式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氧参数和Ig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 0 1年美国胸科协会重新修订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治指南[1] ,全面评价了CAP细菌学、病人分组、诊断方法、抗生素治疗及预防 ,现简要介绍如下。一、CAP患者分组及可能的致病原CAP患者分为 4组 :Ⅰ组 :为门诊患者 ,无心肺疾病 ,无修正因子。患者的核心致病原有 :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 (单独或混合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病毒以及其他类型致病菌(如军团菌、结核分支杆菌和真菌 )。Ⅱ组 :为门诊患者 ,有心肺疾病和 (或 )修正因子。患者的核心致病原有 :肺炎链球菌 [包括耐药肺炎链球菌(DRSP) ]…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数字健康背景下老年护理专利的布局与发展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Derwent世界专利索引老年数字护理专利,使用Python进行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和构建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主题模型。结果 共纳入相关专利1350项,发明专利占51.63%,实用新型专利占48.37%。专利受理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我国占主导地位。国际专利分类集中在护理床、响应无活动能力者的报警器、用于诊断目的的测量等。专利热点主题有技术设备与组件、护理与监测服务、交互界面与用户体验、网络与数据通信和生活辅助与日常管理。发展脉络包括初步发展阶段(1997-2012年)、稳定增长阶段(2013-2019年)、高速创新阶段(2020-2022年)和下降调整阶段(2023-2024年)。结论 老年数字护理专利领域正处于市场验证与深入发展阶段,未来老年护理领域将继续融合数字技术纵深发展,以提供高质量的老年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