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用抗CD3抗体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基因,经重叠延伸拼接连接形成单链抗体。方法用DNA序列分析及动态模拟构象分析,并与相关软件分析,推导Scfv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该基因全长732bp,三维构象稳定,兼容性分数S>0。将单链抗体基因克隆于载体中,在强启动子作用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结论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经短肽连接而成的单链抗体,具有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的特性,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superfamily,TGF-βs)是由许多具有共同生物学特性的信号分子所组成的大家族,是介导细胞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骨骼和器官形成及胚胎发育等生理反应的十分重要的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及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1 TGF-β的产生及生物学活性TGF-β是一种由两个分子量为12.5kD的亚基通过两个二硫键连接而成的二聚体。只有二聚体形式的TGF-β才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43.
自从 1985年高春芳等 [1 ]创建直肠癌根治术中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式以来 ,至 2 0 0 3- 0 4我们已累计为 15 4 0例患者施行了直肠癌根治术中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手术 ,发生诸如骶前静脉丛损伤、人工肛门远端肠管坏死等各类严重并发症 16例次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 6 2 7例 ,女 913例 ,年龄 2 1~ 78岁 ,平均 4 7.5岁。肿瘤细胞分类 :直肠管状腺癌 90 7例 ,乳头状腺癌 5 95例 ,绒毛状腺瘤恶变 3例 ,粘液腺癌 2 1例 ,印戒细胞癌 14例。Dukes分期 :A期 14 2例 ,B期 136 9例 ,C期 2 9例。肿瘤位置均距齿状线≤3cm。2 结果手术成功 …  相似文献   
44.
保留结肠的盲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方法对 12例经结肠传输试验诊断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施行盲直肠端侧吻合术 ,将结肠病变肠段旷置而不作次全或全部切除 ,术后观察患者便秘的缓解情况 ,并与行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端端吻合术的 3 4例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手术均成功 ,术中时间平均 85分钟 ,失血量 72 .7ml,术后无肠梗阻出现 ,大便 1~ 3次 /d ;对照组手术成功 3 3例 (1例因肠吻合口梗阻 ,次日行结肠造口 ) ,术中时间平均174分钟 ,失血量 3 10ml,大便 1~ 5次 /d ;两组均随访 1年 ,无症状复发者。结论保留结肠的盲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腔内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低位吻合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 7例因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结直肠低位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 ,依赖骶前引流管行双套管冲洗 5~ 7天后 ,使用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肠腔封堵瘘口 ,2~ 3周后去除支架。结果 7例吻合口瘘封堵均成功 ,封堵后肠瘘现象即刻消除 ,2~ 3天后骶前引流管内坏死组织基本消失 ,2~ 3周去除支架时吻合口瘘均愈合良好。结论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低位吻合后吻合口瘘效果确切 ,明显缩短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6.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建立结直肠腺瘤(CRA)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查模型。方法随机选取CRA 42例、结直肠良性疾病(CBD)36例及正常人(HC)44例的血清标本组成建模组,应用SELDI-TOF-MS检测其蛋白质指纹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及Biomarker Patterns软件分析建模组中各类人群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后,建立CRA筛查最优分类树模型;另随机抽取血清标本70例(CRA及CBD各20例、HC 30例)组成测试组,盲法验证该模型对CRA的筛查效能。结果成功建立了结直肠腺瘤筛查分类树模型。测试模式下,该模型的诊断准确率87.70%、灵敏度71.43%、总特异度96.25%、阳性预测值90.91%。盲法验证该模型诊断准确率88.57%,灵敏度60.0%,总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成功建立了CRA筛查模型,该模型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47.
胃黏膜活检组织中腺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黏膜活检组织中腺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87例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包括胃腺瘤27例、炎症性灶性异型增生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性增生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伴有异型增生20例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CEA、PCNA、Ki-67、p53、LN抗原标记.结果 病理组织学上具有异性增生的畸形腺窝灶,又无明确的病因及炎症性改变.其细胞学特点有核间变:表现为核的体积增大及形态不规则,并出现1个或多个核仁,核分裂象≤2个/10 HPF.组织学上有腺体结构的异常,多数病例腺管比较规则,少数腺管可出现不同程度分支状结构,显示出腺体的大小及轮廓不规则.基底膜尚完整.腺瘤的间质少而疏松,腺体排列密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CEA弱或中等阳性表达,PCNA阳性细胞数30%~60%之间, Ki-67阳性细胞数20%~40%之间,p53呈阴性表达.结论 胃腺瘤的病理组织学是上皮内瘤变存在,但必须排除炎症引起的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引起的代偿性增生和胃腺癌.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胃肠外营养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SD大鼠行全腹部60Coγ射线8Gy放射后,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全成分胃肠外营养组(Standard 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STD组,n=10):大鼠输入常规静脉营养液;谷氨酰胺组(Glutamine-enriched 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GLN组,n=10):大鼠输入附加谷氨酰胺的静脉营养液;正常组(n=10)为未经腹部照射的正常大鼠,连续7d全成分胃肠外营养。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和无菌采取肠系膜淋巴结做细菌培养。结果GLN组小肠蛋白质和DNA的含量明显高于STD组,GLN组空、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全层壁厚度均显著大于STD组。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GLN组和STD组小肠绒毛顶部都有程度不同的糜烂形成,但GLN组绒毛表面糜烂较少,而STD组则较多。GLN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低于STD组。结论附加丙氨酰-GLN二肽的全成分胃肠外营养能有效的保护肠黏膜辐射性损伤后肠屏障功能和防止肠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49.
尼群地平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但其中毒的救治方法少有报道。我院2008-12收治1例口服大剂量尼群地平中毒的患者并抢救成功,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7岁。因与家人吵架后,自服尼群地平50片(10mg/片)1h,出现心慌30min入我院急诊科。考虑为尼群地平中毒,经温水彻底洗胃[1]后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入院时HR120次/min,BP105/60mm 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上性早搏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血象WBC14.57×109/L,N0.857,L0.092。予以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禁食,并给予生脉注射液强心、尼群地平拮抗剂葡萄糖酸钙提升血压、甲硫氨酸维生素B1促进药物代谢、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酸等相关治疗,48h后心慌缓解,HR76次/min,BP118/57mm 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血象WBC6.30×109/L,N0.660,L0.233。住院72h后病稳定出院。随访4周,未见异常。讨论尼群地平为作用于电压依赖性Ca2+通道L亚型的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跨膜Ca2+内流,以血管平滑肌最为敏感。可引起外周管扩张(包括冠状动脉),作用以降低舒张压为...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卢戈液染色与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98例食管浅表性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亚甲蓝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染色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癌10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1例,非上皮内瘤变93例.卢戈液染色,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不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0%(167/174)、89.5%(111/12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多呈淡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1.8%(134/217)、91.4%( 74/81)和57.6% (118/205)、75.3%(70/93).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不染色-亚甲蓝深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是99.4%(173/174)、86.3%(107/12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淡染色-亚甲蓝淡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8%(210/217)、81.5%(66/81);非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淡染色-亚甲蓝不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0%(205/205)、69.9%(65/93).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卢戈液染色相似,z=0.076,P=0.939 1;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双重染色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卢戈液染色,z=3.155,P=0.001 6和z=4.148,P<0.000 1.结论: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能准确判断食管浅表性病变性质,且鉴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明显优于卢戈液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