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患者 ,男 ,72岁。左下腹肿块 7年余 ,突发疼痛伴恶心呕吐 1d入院。患者 7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下腹一肿块 ,无压痛 ,不活动 ,局部无发热、红肿及溃疡 ,无短时期内急剧增大及缩小史 ,有多次局部疼痛及腹痛 ,均为阵发性 ,持续数天及数月不等 ,可自行缓解 ,期间饮食、大便无异常。 1d前无明显诱因疼痛再次发作 ,伴恶心呕吐 ,无发热 ,无停止排便排气 ,局部无红肿 ,肿块无明显增大。查体 :T 37℃ ,P 82次 /min ,BP14/ 10kPa ,心肺 (- ) ,腹稍膨窿 ,未见肠形及蠕动波 ,左下腹(脐下两指与腹直肌外缘交点处 )触及一肿块 ,约 5cm× 4cm ,…  相似文献   
152.
采用细胞毒实验(MTT法)及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系列进行蝎毒四种组分对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的毒性观察。结果:蝎毒组分Ⅲ剂量为45~90mg/L范围内能显著抑制Lovo细胞的生长和细胞集落形成,量效关系明显。余组分未发现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蝎毒组分Ⅲ是蝎毒抑制大肠癌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3.
角质形成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的病因不清 ,但角质形成细胞功能改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异常、分泌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改变及其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4.
唾液酸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铖  高春芳 《检验医学》2013,28(4):333-336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采用膜表面抗原(EMA)单克隆抗体检测其患者术前骨髓中转移癌细胞。结果VEGF在52.9%(37/70)的大肠癌患者中呈阳性表达;VEGF在有骨髓微转移组中的表达与无骨髓微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的表达和骨髓微转移联合检测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更加密切(R5=0.398)。结论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骨髓中癌细胞的微转移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做为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6.
东亚钳蝎毒灌肠治疗大肠癌前后肿瘤组织中DNA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大肠癌组织经东亚钳蝎毒灌肠前后,其DNA参数的变化。方法对20例大肠癌患者用东亚钳蝎毒灌肠治疗后,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肿瘤细胞核DNA参数。结果1.DNA指数均值(DI)治疗前为1.92±0.19,治疗后为1.58±0.24(P<0.01)。2.DNA倍体在治疗后,≥5倍体者明显减少,二倍体明显增多(P<0.05)。3.细胞核面积的均值,核周长的均值和细胞浆面积均值在治疗后明显减少(P<0.05)。同期随机选10例直肠癌患者用氟尿嘧啶灌肠,治疗前后各参数值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亚钳蝎毒对大肠癌有抑杀作用,且优于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157.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BMK),即同荆蝎,广泛分布于我国和东亚地区。蝎毒存在于蝎尾部毒腺内,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的混合物,用电刺激法刺激其分泌或将含毒腺的尾节剪下研磨萃取即可采得蝎毒。蝎毒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性质,近年来的研究侧重其抗肿瘤、抗风湿、抗癫痫以及对心血管病的作用等方面,国外对蝎毒的研究主要为其对膜通道方面的作用和抗毒素方面,  相似文献   
158.
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的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放射影像学的发展,便秘的诊断技术如排粪造影、结肠运输试验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手术治疗的选择起到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排粪生理的复杂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多样化,加上造影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这些技术对治疗的指导作用应进一步评估。我们通过对12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者的手术治疗,评价排粪造影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9.
细胞因子3T3,肝细胞及贮脂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60.
目的:研究大肠癌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从而筛选特异性蛋白标志物。 方法: 利用IMAC3蛋白质芯片和SELDI-TOF质谱技术,对64例大肠癌病人和40名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获得的蛋白质谱采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 结果: 通过对大肠癌术前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共有19个蛋白质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并获得分子量为5 972.67 D、5 927.21 D、6 113.48 D、5 908.55 D和4 292.51 D这5个蛋白质组成的模板,可将大肠癌与正常人正确分组,其正确分组率分别为97.5%(56/64)和80%(32/40)。术后血清蛋白质谱中,原高表达的蛋白质明显下调。 结论: 结果表明通过大肠癌手术前后及正常对照血清中蛋白质谱的比较,筛选得到用以诊断大肠癌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用以预后的判断。SELDI-TOF蛋白质芯片技术为建立蛋白质模板从而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