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直肠癌根治术后介入导管动脉化疗对肝转移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动脉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肝转移的作用。方法治疗组56例直肠癌常规根治术后患者,以介入导管动脉化疗替代全身静脉化疗,靶血管为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髂内动脉;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静脉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为5-Fu+DDP+MMC,治疗后观察其5年的肝转移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5年内出现肝转移8例(14.3%)。死亡16例,5年存活率71.4%;对照组肝转移9例(20.5%),死亡17例,5年存活率61.4%,两组的肝转移发生率和5年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直肠癌常规根治术后患者以介入导管动脉化疗替代全身静脉化疗可明显降低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提高其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2.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是一类现已明确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对细胞外基质(ECM)基因表达、降解、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功能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前期我们研究发现,TGF-β1启动调控序列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509C>T与肝纤维化进展及血浆中TGF-β1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纤维化细胞因子(IL-10、HGF、IFN-γ)对含TGF-β1基因-509C>T启动调控序列活性的影响。我们以特定-509C>T基因型患者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一对长度为2.14kb(-1328~+812)含有-509C>T变异的TGF-β1上游基因片段,并将其与不含启动子的pCAT3-enhancer报告基因载体重组,构建重组体phT-GF2.14C和phTGF2.14T。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两种重组体分别转染至正常人肝脏细胞中,分别用IL-10(4ng/ml)、HGF(10ng/ml)、IFN-γ(20ng/ml)干预转染后细胞。ELISA法测定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CAT活性。结果表明:肝细胞转染重组体phTGF2.14C细胞的CAT活性明显高于转染重组体phTGF2.14T(t=12.5882,P=0.0002)。IFN-γ对TGF-β1基因启动子phTGF2.14C、phTGF2.14T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因子IL-10和HGF对其调控作用不显著。TGF-β1基因-509C>T中C等位基因可明显增强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的转录活性,IFN-γ作为一种抗纤维化细胞因子在基因转录水平对含有两种等位基因-509C>T的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作为抗纤维化细胞因子的IL-10与HGF在2.14Kb(-1328~+812)区域内对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3.
HPLC法测定血浆中丹参脂质体的原儿茶醛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扩张血管与增加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其水溶性成分为丹参素,原儿茶醛等。丹参脂质体,临床上用于预防手术病人的肠粘连。为了解该制剂体内吸收、消除情况,我们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采用离子抑制技术分离  相似文献   
114.
以大肠癌细胞注入裸鼠脾脏而成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用药组裸鼠以蝎毒液腹腔注射,对照组裸鼠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周后剖验裸鼠,以大体和镜下观察裸鼠脾脏移植瘤及肝脏转移瘤状态.用药组裸鼠肝脏转移瘤在数量上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东亚钳蝎毒能够拮抗裸鼠大肠癌移植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5.
B淋巴细胞发育及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研究进展迅速,干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细胞离体培养的成功及PCR靶向基因失活、转基因(鼠)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使B细胞发育分化调节、B细胞抗原受体及其抗原识别、信息传导等理论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并带动了B系相关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免疫缺陷,B系恶性肿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6.
东亚钳蝎毒素是东亚钳蝎毒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对其药理、毒理研究发现蝎毒素结构复杂,稳定性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已证实蝎毒素对大肠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杀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蝎毒素抑杀肿瘤细胞的机理,我们用东亚钳蝎毒素灌胃治疗大鼠实验性大肠癌,并详细观察了用药前后大肠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使用蝎毒后大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小鼠荷瘤率明显降低。(2)蝎毒对肿瘤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均具有直接破坏作用,且能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及核酸活性。  相似文献   
117.
东亚钳蝎毒素是东亚钳蝎毒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我们应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已证实蝎毒素对大肠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杀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蝎毒素抑杀肿瘤细胞的机理,我们用东亚钳蝎毒素灌胃治疗大鼠实验性大肠癌,详细研究了用药后大肠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蝎毒素能诱发大肠癌细胞程序化死亡,本实验详尽地观察了大肠癌肿瘤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本过程,这种作用可能是蝎毒抗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8.
经阴道后壁双重修补法治疗直肠前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东  高春芳 《人民军医》1997,40(7):388-389
我院自1993年6月采用经阴道后壁双重修补直肠前壁和阴道直肠隔的方法,治疗直肠前突60例,效果显著。回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0例,年龄36~61岁,平均41·45岁;生育卫~6胎;病程3~20年;平均每天排便6.85次。排便困难56例,占93.3%;腹胀34例,占56.7%;需辅助排便(口服泻剂、灌肠、手挖等)48例,占80%。X线排粪造影诊断:测量静息位,力排强忍,力排时前突的深度和长度,根据力排的直肠前突的深度“’“分为:轻度前突的深度为7~15mm,中度为16~30mm,重度为>31mm,<6mm为正常。本组病例全部为中、重度。1.2方法1.2…  相似文献   
11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全身红斑鳞屑伴关节痛,反复口腔溃疡2月就诊.  相似文献   
120.
以肠系膜上动脉、左(右)髂内动脉和肝固有动脉为靶动脉行选择性动脉导管化疗替代口服和静脉注射全身化疗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56例。化疗药物为DDP60~80mg、5Fu1000~1500mg、MMC8~10mg,术后3年共10次。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复发和转移18例,其中死亡16例,带瘤生存2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6%、857%、821%、786%、714%。无大出血、肠坏死、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显示选择性动脉导管化疗可明显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率,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