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1篇
  免费   2569篇
  国内免费   485篇
耳鼻咽喉   145篇
儿科学   227篇
妇产科学   113篇
基础医学   760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2286篇
内科学   1092篇
皮肤病学   166篇
神经病学   321篇
特种医学   5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3074篇
综合类   4959篇
预防医学   2096篇
眼科学   232篇
药学   1805篇
  24篇
中国医学   1886篇
肿瘤学   336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524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931篇
  2012年   1094篇
  2011年   1085篇
  2010年   1083篇
  2009年   812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563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482篇
  1995年   432篇
  1994年   448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133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0篇
  196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患者,女,52岁。1990年3月B超检查时发现膀胱后壁有一肿块入院。患者曾有一次无痛性肉眼血尿,排尿时无任何不适。入院时尿常规阴性,血压17.2/11.3kPa。膀胱镜检:膀胱后壁、输尿管间嵴上方有一球形肿块1.5×1.5cm,其表面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B超示膀胱后壁有1.2×0.8cm肿块,  相似文献   
99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均在7~10d后症状消失,彩色多普勒示血栓消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196例符合条件的胆囊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组(保胆组,103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胆囊切除组,93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 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保胆组 2例因术中取息肉后胆囊壁出血明显,改行胆囊切除术。与胆囊切除组比较,保胆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50.3±12.9)min vs.(61.2±16.7)min;(10.2±2.7)mL vs.(15.1±3.9)mL];术后疼痛、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首次排气时间缩短[16.83% vs. 32.26%;18.81% vs. 3.33%;(18.5±4.1)h vs.(26.2±5.3)h];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10.89% vs. 22.58%)(均P<0.05)。 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痛苦轻、康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总结高龄T3期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的经验。方法:2004~2011年,47例超过75岁T3期膀胱肿瘤患者接受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9例为初发,38例为复发肿瘤,既往平均手术次数(2.7±1.7)次。25例(53.2%)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慢性疾病。所有患者于术中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清扫,1例因尿道腔内肿瘤生长行尿道全切除并阴道前壁部分切除。术后输尿管内留置F7单J支架管并定期更换。以QLQ-C30(v3.0)中文版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平均时间(266±33)min,围手术期平均输血(728±309)ml。术后病理分级T2b2例,T3a26例,T3b15例,T4a4例,N214例,N31例。随访11~67个月,平均(32.4±15.1)个月。23例(48.9%)术后3~36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24例(40.4%)随访中死亡,17例死于肿瘤转移,7例死于非肿瘤相关原因。23例生存至今,19例(40.4%)无瘤生存15~67个月,平均(41.5±16.2)个月,4例(8.5%)带瘤生存19~30个月。17例(36.2%)出现并发症:7例单侧肾功能下降,1例双侧肾功能减退。11例经历至少1次肾盂肾炎(2例合并单侧肾功能减退)。32例完成术后6个月QLQ-C30测定,22例完成术后12个月测定,经统计检验,术后6个月患者情绪功能改变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主观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与术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T3期膀胱肿瘤患者可耐受全膀胱切除,应于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区域,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对于高龄患者,输尿管皮肤造瘘并于输尿管内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是全膀胱切除后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且处理简单的尿流改道方式。全膀胱切除术对提高高龄T3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主观健康状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历代医家对不孕不育的病因病机有许多独到的阐述,并结合自身的医疗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辨证治则与方药。本文从中医文献中挖掘并整理归纳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与证治方法,以期能对当今应对和干预不孕症有所启迪,为提高其临床证治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10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78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并分析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术中外周动脉血压及术中脉搏变化明显大于A组(均P<0.01)。术后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B,TBIL等改变,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有效地减轻肝血流阻断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扩约肌切开取石(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对2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在基础麻醉下行EST取石成功置入ENBD后改全麻下行四孔法LC。结果 25例成功施行EST联合LC一期手术,成功率92.6%(25/27);1例EST取石未成功改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1例EST成功后,LC术中见胆囊炎症明显,胆囊床渗血不止改开腹止血。术后发生胰腺炎1例,保守治疗治愈;迟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经鼻胆管滴入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止;高淀粉酶血症13例,未处理自愈。残留结石3例,二次取石后痊愈。术后住院5~7 d,平均6 d。27例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B超和肝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EST联合LC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应用电子胆道镜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胆石患者术中、术后应用电子胆道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检查胆管结石患者23例,发现胆管狭窄9例,胆管变异7例,发现并取出肝内胆管结石13例。术后检查胆石患者103例,发现胆管残余结石63例,肝内胆管狭窄17例,肝内胆管变异28例,结石取尽率98.06%。结论 术中、术后应用电子胆道镜有助于发现胆管变异和防治胆管残余结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A50,CA125,CA242,CA19-9及CEA对肝门胆管癌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近2年间住院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胆管癌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胆道良性病变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术前血清中CA50,CA125,CA242,CA19-9及CEA的水平.分别计算两组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A50,CA242,CA19-9及CE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观察组血清CA125水平与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A19-9在肝门胆管癌中阳性率最高(86.67%),次为CA242( 63.33%)及CA50 (60%);两组患者血清中5种标志物的阳性率比较,除CA125外,各相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血清CA19-9灵敏度最好(93.98%),而CEA的特异度最好(94.60%).结论:联合检测CA50,CA242,CA19-9和CEA有助于肝门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急性腹部多发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脏器损伤预后的评价意义.方法 整理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腹部多发伤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n=58)和非MODS组(n=78),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CRP、PCT水平差异;MODS组内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间治疗前后CRP、PCT差异,分析MODS危险因素.结果 MODS组及非MODS组CRP、PC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ODS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死亡患者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CRP和PCT均大于存活患者(P<0.05).PCT和CRP升高是急诊MODS的危险因素.结论 CRP和PCT联合检测可以评估急性腹部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程度.及时控制感染,调整治疗方案对保护患者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