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中耳宽频声导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能量吸收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评价宽频声导抗测试的可重复性.方法 选取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听力初筛的正常新生儿124例(193耳),在其出生48~72小时进行WAI测试,分析不同频率能量吸收率的变化规律、两次测试的重复性及外耳道处于不同压力、性别、侧别、分娩方式对WAI能量吸收率的影响.结果 正常新生儿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随频率增大呈"两峰两谷"形态,即在低频及3 363 Hz附近较低、在1 296 Hz附近及高频较高;两次测试的重复性显示外耳道处于峰压时,1 000 Hz和2 000 Hz两次测试差值的绝对值较外耳道压力处于0 daPa时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耳道压力处于0 daPa时与峰压时相比,除1 000、6 727 Hz外,其余各频率WAI能量吸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侧别、分娩方式的新生儿WAI能量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新生儿外耳道处于峰压时,两次WAI测试的重复性较好;外耳道处于不同压力对大部分频率WAI能量吸收率有一定影响;性别、侧别、分娩方式对WAI能量吸收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结合形态学技术分析免疫缺陷小鼠的面神经损伤特点,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面神经修复再生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制备周围性面神经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3d、2周灌注固定动物,收集脑干切片,免疫组化分析模型小鼠面运动神经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  相似文献   
104.
目前,在欧洲和美国被批准投入临床使用的振动声桥(vibrantsoundbridge,VSB)均是美国Symphonix公司于1994年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研制的一种半植入式人工中耳听觉装置,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通过欧洲CE和美国FDA认证,并于2009年在欧洲被批准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全球的植入患者已有数千例。2003年奥地利MED.EL公司从Symphonix公司购买了VSB品牌,该产品已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并于2010年5月14-15日分别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国内首批4例VSB植入手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索超声骨刀应用于颞骨外科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超声骨刀Misonix BonescalpelTM E-DC06在颞骨上模拟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根据不同的骨质调整刀头,轮廓化乳突;模拟切除部分骨质,暴露硬脑膜和乙状窦血管壁,显微镜下观察脑膜和乙状窦血管壁的完整性;记录操作时间。结果应用超声骨刀可以顺利完成乳突轮廓化,未造成面神经、乙状窦血管壁、中颅窝脑膜损伤,易于操控,可以实现精确切削。完成乳突轮廓化的时间为35分钟。结论超声骨刀可以准确切除骨质、保护颞骨周围软组织、操控性好,在颞骨手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刀头形状、工作模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本文通讯作者主刀完成、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的因中耳胆脂瘤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术中发现的面神经受累情况进行分析。入选的90例(92耳,其中双侧2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左侧44耳,右侧48耳;平均年龄38岁6个月±13年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年5个月±2年1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颞骨薄层CT(水平位+冠状位)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面神经骨管重建。手术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式,术中探查并记录从膝状神经节至乳突垂直段下端面神经骨管完整性,同时对术前伴有面瘫的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前术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92耳病例中,27耳(29.3%)在术中探查时发现面神经骨管部分破坏或缺失,其中位于膝状神经节+水平段(G+H)2耳(7.4%),水平段(H)19耳(70.4%),水平段+垂直段(H+V)3耳(11.1%),垂直段(V)3耳(11.1%)。4例(4耳)术前伴发面瘫,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及面神经减压术后6个月内,面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的86例(88耳)中,83例(85耳)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3例(3耳)在术后4-7d出现逐渐加重的迟发性轻度面瘫,最严重时达2-3级,发现后立即取出松解术腔填塞的碘仿纱条、予口服激素及维生素B12等对症处理,3个月复查时面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HB 1级)。结论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以水平段面神经骨管最为常见,术前高分辨CT对于预判面神经骨管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术前伴发面瘫时应尽快手术并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乳突根治术腔填塞不宜太紧以避免压迫裸露的面神经,术后如出现即发或迟发性面瘫应立即对症处理并根据病情发展决定是否行减压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养阴润目方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干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指导使用泪然眼药水,观察组给予养阴润目方加减,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多,BUT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养阴润目方是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总结在有听力损失儿童中行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bABR)测试时记录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方法 在有听力损失的0~6岁儿童中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短声和短纯音ABR的反应阈,在记录到ASNR的受试者中分析其反应阈和潜伏期.结果 在所有80受试耳中共7耳(8.75%)在cABR测试中引出ASNR,40耳(50%)在tbABR测试中引出ASNR,其中1 kHz引出率最高(37耳,46.25%),2 kHz次之(25耳,31.25%).引出ASNR者ABR波V反应阈最低65 dB nHL,ASNR反应阈最低80 dB nHL.0.5、1、2和4 kHz短纯音诱发的ASNR潜伏期分别为6~8、5~7、3~5、3~4 ms.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其潜伏期缩短.结论 有听力损失的儿童tbABR测试中可以记录到AS-NR,但不影响以波V反应阈评估听力.  相似文献   
109.
植入式人工听觉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会对患者的语言交流、生理和心理等造成严重影响.提高或恢复耳聋患者的听力,一直是耳科医生努力的方向.近30年来,随着听力学、耳外科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以人工耳蜗为代表的多种植入式人工听觉装置已经应用在临床,满足不同耳聋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尝试建立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面瘫模型,并运用形态学技术分析免疫缺陷小鼠的面神经损伤特点,深入探讨面神经修复再生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切断裸鼠面神经出茎乳孔主干,于术后2周灌注固定动物,收集脑干切片,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标记面运动神经元损伤情况,并结合面神经周围主干锇酸染色情况分析裸鼠面神经损伤特点。结果 术后观察免疫缺陷小鼠面瘫出现情况,如瞬目反射、触须拂动、鼻尖方向、耳廓运动等均出现典型的完全周围性面瘫,术后14d裸鼠右侧面神经损伤远端锇酸染色显示面神经重度变性。面瘫小鼠面神经核团可见“健康”、“受损”、“死亡”的各型面运动神经元。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与野生型小鼠面神经核团计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细胞免疫缺陷的小鼠创伤性面瘫模型稳定、可行,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外伤性面瘫发生与演进过程中以T细胞行为研究为中心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