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目的:观察消髒化瘀方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消髒化瘀方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超声检查,评价2组患者子宫大小、肌瘤平均体积、最大子宫肌瘤体积,计算2组患者平均瘤体缩小率。依据子宫肌瘤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表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大小、肌瘤平均体积与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平均瘤体缩小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消髒化瘀方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23.
病例男,38岁,因右侧腘窝脂肪肉瘤第三次切除后复发入院。肿瘤大小不等成串状结节,最大结节约3cm×2 cm,主要限于腘窝中央及外侧部,上界达股二头肌股外侧头腱性部,下界至腓肠肌外侧头附近。腹股沟淋巴结(-),胸透(-),膝关节 X 线片未见异常。术前用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查明隐动脉行走方向及分布,据此设计皮瓣。1989年4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胭窝脂肪肉瘤扩大切除术,将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外侧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危险因素,为防治T2DM患者合并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T2DM患者193例,根据骨密度水平将患者分为合并OP组(观察组)和未合并OP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及吸烟习惯,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男性T2DM患者年龄、BMI、HbA1c、吸烟、服用钙剂1年以上以及体育锻炼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36 (1.01~3.21),0.75 (0.12~0.90),1.41 (1.22~6.33),4.47(2.01~10.22)和0.62(0.21~0.88)。结论高龄、高HbA1c水平和吸烟为T2DM合并OP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高BMI、服用钙剂1年以上和体育锻炼可能是T2DM合并OP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肩上方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肩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不同入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 Constant-Murley 评分为76~100(92.2±2.4)分。结论手术治疗既能恢复肩上方悬吊复合体的解剖结构,又能恢复肩关节悬吊系统的功能,为肩关节早期功能活动提供了基础,有利于肩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 评估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1年1月行PLIF及TLIF的24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医源神经根性损伤发生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 JOA)评分改善率、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比较2种术式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异同。 结果 医源神经根性损伤发生率PLIF高于TLIF,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优良率以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LIF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PLIF,长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二者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1年1月行PLIF及TLIF的24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医源神经根性损伤发生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比较2种术式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异同。结果医源神经根性损伤发生率PLIF高于TLIF,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优良率以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PLIF,长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二者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治疗的53例病患资料,分为PKP(32例)及PVP(21例)两种治疗组。比较两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渗漏情况、椎体压缩率、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5~26个月,平均18.2个月。PKP组较PVP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显著提高。PKP组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但较术前明显改善。PVP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明显变化。术后PKP组压缩率及Cobb角的改善效果优于PVP组。PKP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PVP组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两组发生渗漏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PKP与PVP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KP及PVP均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手段,两者均能改善临床症状,而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后凸畸形及减少骨水泥外渗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3±12.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术。对照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50.2±11.2)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12个月伤椎的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评分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及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VAS及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术后1周及术后3、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Cobb角均有显著降低(P<0.001)。根据MacNab评分,术后...  相似文献   
30.
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97年 3月~ 2 0 0 3年 6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4 7例 4 9足。其中切口感染 13例 ,占 2 6 5 %。现对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7例 ,男 39例 4 1足 ,女 8例 8足。年龄 2 4~ 6 2岁 ,平均 32岁。右侧 2 7例 ,左侧 2 2例 ,2例为双侧跟骨骨折。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36例 ,交通伤 9例 ,挤压伤 2例。其中开放骨折 2例。合并股骨干骨折 2例 ,腰椎骨折 3例。骨折类型 :根据Paley分类[1] :舌型骨折 7例 ,中央塌陷型骨折 18例 ,粉碎型骨折 2 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 ,除 2例开放骨折急诊清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