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66篇
内科学   18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58篇
  3篇
中国医学   142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克隆人胰腺癌hedgehog信号通路中PTCH基因,构建PTCH基因表达载体并诱导融合蛋白表达.方法 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抽提总RNA,经R-PCR扩增出PTCH基因,经纯化、回收目的基因PTCH,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E.coliBL21-CodonPlusTM-RP,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免疫印迹进行鉴定.结果 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克隆出长为789 bp PTCH目的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论 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并表达PTCH融合蛋白,为制备PTCH多克隆抗体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2.
Hedgehog-GLI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Hedgehog-GLI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予胰腺癌的发生及恶性生物学特性的维持.GLI锌指转录因子作为该信号通路末端的靶基因直接调控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Hedgehog-GLI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生中的作用、GLI转录活性的调控及致瘤作用、Hedgehog-GLI通路的靶向治疗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影响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判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方面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39例胰腺癌伴胰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常规MR加DWI检查,手术行胰腺癌根治术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短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淋巴结ADC值及短径对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9例胰腺癌患者共获取部位明确的淋巴结65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28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37枚。转移性淋巴结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呈等或高信号;其ADC值分别为(1.55±0.21)×10^-3mm^2/s和(1.84±0.20)×10^-3mm^2/s,短径分别为(12.85±2.78)mm和(10.13±1.85)m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取最佳分界值为1.68×10^-2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和77.8%。结论:3.0TMR—DWI有利于胰腺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ADC值诊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度高于短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4例,合并有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停搏1例,均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用Detascope system 98型反搏仪进行辅助循环,多采用心电触发,选择R波高尖,T波低平的导联.监测动脉压、心电图波形、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变化和升压药使用量等.结果本组病人应用IABP后,血压、心率逐渐平稳,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逐渐减量,使用IABP18~72小时,2例病人术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袁竭死亡.结论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的作用,正确和及时应用IABP多能扶助心脏渡过低心排期,可改善病人预后.在应用IABP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辅助循环的效果,保持导管通畅,应用肝素抗凝,定时观察插管肢体的温度、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防止感染、血栓、栓塞、出血、肾功能损坏等并发症发生,提高IABP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扁平疣擦剂治疗扁平疣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良性赘生物。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疗法,包括内服、外治。2003--2007年,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扁平疣擦剂治疗扁平疣患者40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急性突发事件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出现急性突发事件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0例经不同介入手术的患者出现突发疼痛、胃肠道反应、心悸、血压骤降、术区出血、呼吸困难等急性突发事件后,由娴熟的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生理的支持,60例患者均利完成了超声介入诊治。结论在患者进行超声介入前详细了解患者心理和疾病的需求,针对不同超声介入术提前告知患者手术过程该如何配合介入医生,预防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术中护理要专业、及时、细致,并第一时间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不适症状告知介入医生,当出现突发事件后有护理的积极配合,才能够保障超声介入得以安全、顺利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比较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和使用丝线或锚钉于铰链侧固定椎板对C5神经根麻痹及再关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根据控制开门方式将患者分为铰链侧固定组(使用丝线或锚钉于铰链侧固定椎板)和开门侧固定组(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铰链侧固定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42~68岁,平均59岁。开门侧固定组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44~71岁,平均57岁。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C5神经根麻痹情况,比较两组开门角度、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后移及脊髓压迫程度等。结果 铰链侧固定组和开门侧固定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两组患者均一期愈合。铰链侧固定组术后9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1.5%(9/78);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1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6%(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铰链侧固定组开门角度及脊髓后移量大于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10例C5神经根麻痹者的脊髓后移量为(3.97±1.19) mm,较无C5神经根麻痹者[(2.57±1.01) mm]高。铰链侧固定组和开门侧固定组术前(12.23%±3.70%和11.38%±4.29%)及术后1周(12.12%±3.77%和11.31%±4.35%)颈椎曲度指数无差异;术后12个月JOA评分[(12.35±1.09)分和(13.55±0.91)分]、JOA评分改善率(64.24%±9.49%和61.78%±11.48%)及脊髓受压程度(0.74%±0.71%和0.75%±0.67%)无差异。术后6个月CT示铰链侧固定组27%患者椎板开门角度丢失>10°,微钛板开门侧固定组开门角度无变化。结论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固定与使用丝线或锚钉固定控制开门角度相比,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但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减少椎板开门角度丢失。  相似文献   
108.
秦仁义  高军  常青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2):763-76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5年至2004年30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行B超检查,确诊率为92.9%(26/28)。5例CT、4例ERCP、3例PTC、6例MRCP检查均全部确诊。本组30例确诊率100%。手术27例,其中囊肿内引流术5例,术后疗效欠佳,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20例,疗效满意。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上腹痛是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可确诊,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检测胰腺癌SPARC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17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6例CP和6例正常胰腺组织以及6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液标本,抽提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然后行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SPAR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与肿瘤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DNA中SPAR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位点均无甲基化.正常胰腺、CP、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SPARC基因第2、3、4、5、6、7 CpG位点的甲基化率分别为61.6%、47.1%、37.5%、24.7%;第1,8、9、10、11、12 CpG位点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2.0%、28.7%、16.7%和0.胰腺癌SPARC基因甲基化率与正常胰腺、CP比较均差别非常显著(P<0.001),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别不显著.胰腺癌SPARC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危险诱因(如长期吸烟或饮酒、CP)、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胰腺癌SPAR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岛为高甲基化状态,可能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构建入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NPTX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胰腺癌细胞PANC1,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方法 通过双酶切的方法获得人NPTX2全长cDNA,利用Not I和EcoR I酶切位点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酶切和测序验证盾,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ANC1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PANC1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筛选NPTX2 mRNA高表达克隆.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NPTX2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转染的PANC1细胞,成功表达了目的 基因.结论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稳定转染PANC1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NPTX2基因在胰腺癌细胞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