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评价电生理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103侧)临床怀疑肘管综合征的病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和诊断.肘管综合征做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和尺侧屈腕肌.分段测定伸肘位尺神经的腕→肘、腕→肘下5 cm、肘下5 cm→肘上5 cm、肘上5 cm→锁骨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计算各段神经的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波幅(SNAP)测定:测定小指→腕段、腕→肘段的SNCV和SNAP,并做两侧对照.结果:89侧符合尺神经肘段损伤的电生理诊断标准,电生理诊断为依据的临床确诊率为86.4%,82侧可以找到卡压点.共探查52例肘管,所有病例均显示尺神经肘段有病变,电生理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定位诊断上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2.
手腕部痛风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评价手腕部痛风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手腕部痛风石患者29例,病程时间为5~17年,平均[(11.0±5.7)年,(x)±s,下同].4例为单发非腕部病变,18例为多发非腕部病变,7例为多部位累及腕部病变;其中合并腕管综合征4例,合并感染、皮肤破溃3例.血尿酸浓度增高23例,正常6例.手术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痛风石病灶清除、刮除植骨及关节融合等方法.术后服用丙磺舒、别嘌呤醇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部位共93处,平均(3.0±1.1)处/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21例,延期愈合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42个月,平均(15.0±6.3)个月.术后3个月无高尿酸血症者19例,另外10例平均血尿酸水平较术前下降51%;局部软组织及骨质破坏进程中断,疼痛消除21例,缓解8例;手功能改善23例,腕管综合征症状消失3例,缓解1例;6例指间关节融合者,1年后全部骨性融合.随访1年内痛风石复发,手术部位1例1处,非手术部位2例4处,无复发者26例88处(占89.8%).术前年均发作次数平均为(5.1±1.5)次,术后平均为(0.6±0.8)次,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 手术治疗可及时阻断局部痛风的病理进程,减轻机体总尿酸负荷,改善手部外观,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次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123.
碘伏对小血管内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碘伏对小血管脉内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的大白鼠尾动脉为研究对象,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碘伏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化学反应后取出固定,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到高浓度碘伏导致较多内皮细胞脱落,电镜下观察到脱落的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内弹力板断,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并随时间延长损伤加重。结论:该研究确定碘伏浸泡的最佳浓度为2%,最佳消毒时间为10min,此有助于降低血管内膜的损伤程度,并降低了导致断指再植危象的血管栓塞机率。  相似文献   
124.
髂腹股沟轴型交叉皮瓣在手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髂腹股沟轴型交叉皮瓣修复手或前臂皮肤缺损伴骨关节、肌腱外露32例,其中3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1cm在皮干性坏死,切取面积为8.0cm×7cm~13cn×22.5cm。作者对皮瓣进行改进,用两期疤疤切除法处理大范围疤痕挛缩,用裁剪分辨法修复跨越多个掌指关节的创面,均可获满意疗效。指出保护旋髂浅动脉深支对皮瓣血供有重要意义,主张皮瓣蒂部分离不要低于骼前上棘下2cm,即深支浅出点。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3具46侧成人上肢标本的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结果骨间后动脉桡侧支在桡骨小头上缘平面以下69.4±7.3mm(x±sx,下同)发自骨间后动脉,其出现率为80.4%(37/46侧)。该动脉恒定地在指伸肌与桡侧腕长伸肌的肌间隙穿出深筋膜,穿出点在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的中点。血管蒂长度为45.1±6.8mm;动脉起始点外径为0.8±0.2mm,穿出筋膜点时外径为0.4±0.1mm。19.6%的标本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缺如,由发自桡侧返动脉降支的肌皮支代偿,支配相应区域的软组织。结论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肌间隙血管,临床上可在前臂以此血管设计成相应的组织瓣(皮瓣、骨瓣或骨膜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 ,随着显微技术的推广和完善 ,应用甲瓣游离移植修复各种类型拇指外伤的报道逐渐增多。 2 0 0 3年 ,我院成功地完成了 1例、拇甲瓣换位移植的病例 ,然而却是以美容整形为目的者 ,疗效满意。患者 男 ,2 7岁。 1年前右拇指被车床碾压致甲床损伤 ,伤口愈合后指甲生长异常 ,外观欠美观 ,故来就诊 ,强烈要求恢复该指指甲的外观。局部检查 :右拇指指甲粗糙、畸形 ,拇指指腹外观基本正常。拇指外展、内收、屈伸及对指功能正常 ;皮肤感觉正常。入院诊断 :右拇指外伤性指甲畸形。经仔细研究后我们提出下列治疗方案 :右、拇甲瓣换位移植…  相似文献   
127.
游离肩胛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游离肩胛皮瓣在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1月至2002年6月,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单纯手背侧缺损14例,手背、腕背均缺损9例,手掌侧缺损2例。按常规切取游离肩胛皮瓣,面积最大23cm×12cm,最小8cm×6cm;以旋肩胛动脉为血管蒂,蒂长4~6cm,平均5.1cm。结果 25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栓塞,取桂后重新吻合血管,皮瓣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厚度适宜。结论 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是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可作为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28.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断伤漏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10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切割伤漏诊的原因,关键是对前臂间背侧神经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根据解剖学特点将前臂背侧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各区段间骨侧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同,食指固有伸肌和拇长肌的功能存在与否对判断前臂背侧中上段的切割伤是否累及骨间背侧神经有重要意义。肌电图有助于陈旧性损伤的诊断,强调有前臂中上段背侧锐性伤有手部功能障碍时,应有良好的麻醉下手术,并常规探查骨间背神经。  相似文献   
129.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39例39指指端缺损,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小于或等于1.2 cm2.随访检测患指指腹外观、持物和关节活动度以及出汗情况、感觉等指标.结果 术后39指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术后1年随访,外观、出汗情况、持物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令人满意.39指痛觉全部恢复,触觉迟钝者仅有7.7%,46.1%的患者两点分辨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实体感觉综合能力恢复达优者占92.3%.结论 选择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并可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分析局部封闭治疗儿童拇指扳机指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对41例(47指),年龄20个月至5岁,病程时间为1周至4年的儿童拇指扳机指,按照Sugimoto分期,其中Ⅱ期27指、Ⅲ期17指、Ⅳ期3指,均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每周1次,共2~3次.结果 2例Ⅱ型拇指扳机指失访,其余39例45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个月.局部封闭治疗后平均2周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2.2%.注射局部无后遗症.结论 局部封闭治疗儿童拇指扳机指起效快,是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