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术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心血管病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高血压诊疗指南(2015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器官移植后高血压的临床现状,并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从流行病学和发病率、定义和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移植后高血压的治疗等方面,制定中国实体器官移植术后高血压诊疗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42.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移植病理学专家,从移植病理学诊断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方面,制定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之移植病理学诊断的基本规范;从尸体供肾病理学评估、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肾活检电镜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制定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之移植肾脏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咪唑立宾(MZR)在肾移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间共16例肾移植患者接受MZR治疗。5例患者为肾移植术后直接应用MZR,11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从霉酚酸酯(MMF)切换成MZR。全部患者均采用以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本组患者随访期间重点监测用药后血常规、移植肾功能、肝功能、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同时记录患者出现的所有临床不良反应及治疗,包括:各种细菌、病毒感染,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等。综合评价该药物作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在MZR治疗后3个月~15个月的随访期间,患者全部存活,且移植肾功能良好。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2.5%,未出现难治性排斥。消化道副反应发生少。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高尿酸血症和骨髓抑制,但通过MZR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基本都可以控制,预后好。术后感染方面与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Z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具有疗效稳定,副反应程度轻的特点。在严密随访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多囊肾患者肾移植的特点、并发症及其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多囊肾患者和80例非多囊肾患者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和5年的人、肾存活率进行比较。同时对多囊肾组术前切除原肾和不切除原肾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囊肾组患者术后的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囊肾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和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5.24%与97.50%和83.81%与88.92%;1年和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0.48%与94.97%和69.55%与66.54%。多囊肾组术前切除原肾和不切除原肾的两组患者间,上述并发症以及人、肾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肾患者接受肾移植是可行的,术后的人肾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切除原病变肾脏能收到满意的移植效果。多囊肾患者肾移植术后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5.
CO+4CD+25Clow127-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一种重要因素,也可通过相同的机制削弱机体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46.
CO+4CD+25Clow127-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一种重要因素,也可通过相同的机制削弱机体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47.
马麟麟 《器官移植》2013,(6):370-372
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体内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和获得免疫反应中均发挥着启动免疫反应的关键枢纽作用[1]。自上世纪末以来,DC诱导免疫耐受一直是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例如基因修饰、结构改造、阻断成熟等抑制或改变DC固有的刺激免疫反应特性等方式,已成为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经典途径[2]。诱导生成耐受性DC的抑制机制主要包括分泌白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等抑制性炎症因子,促进CD4+CD25+Foxp3+调节  相似文献   
48.
尸体供肾中,供者年龄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有着较大影响,供者年龄>50岁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亲属活体肾脏移植中,由于术前供者肾脏功能严格评估和移植肾缺血再灌注等损伤因素优于尸体肾脏移植,所以供者年龄似乎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严重问题.但近些年由于供肾来源短缺,国内外老年亲属活体肾脏移植数量逐年增加,亲属活体肾脏移植中供者年龄对术后移植肾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93例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38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及37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Treg水平与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级及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呈显著性增高(P<0.01);Treg水平与肿瘤复发,多发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也有相关性,但与肿瘤临床分期未见相关(P>0.05);手术切除肿瘤前后Treg水平也有差异(P<0.05).结论 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增高,对泌尿系移行细胞癌具有肿瘤免疫抑制作用.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可以降低,但远期的免疫功能变化仍需进一步临床追踪.  相似文献   
50.
我们于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2例尿毒症患儿施行了肾移植术,10例已随访3年,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