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探讨TP和DP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TP和DPD在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酶含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对其中30例以MTT法测定5-FU敏感性,探讨其与TP、DPD水平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TP和DPD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65.82±31.90vs.17.47±12.26U/mgprotein,P<0.001;24.48±10.87vs.11.89±4.35U/mgprotein,P<0.001)。T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8)、TNM分期(P=0.019)和分化程度(P=0.033)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P=0.001)。DPD蛋白水平与5-FU敏感性负相关(rs=0.426,P=0.019),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rs=0.179,P=0.344)。结论:胃癌肿瘤内TP和DP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P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与Laurén分型有关,其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DPD低水平表达可用作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予以伊立替康200mg/m2,第1天,口服卡培他滨 1000mg/m2一日两次,联用14天,每21天重复,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本组患者有效率7.9%(3/38),疾病控制率55.3%(21/38),其中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18例,进展(PD)17例.中位进展时间(TTP)及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月和11月,临床疗效是影响TTP及OS的主要预后因素.3度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8.4%)及腹泻(1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GEMOX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单药方案用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可切除胰腺癌辅助化学治疗(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与无病生存(DFS)期和总生存(OS)期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ECOG评分0~1分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其中68例给予GEMOX方案辅助化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以固定速率(FDR)静脉滴注100 min,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第2天,每2周重复,共8周期;35例接受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和15天静脉滴注30 min,每28 d重复,共6周期。比较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DFS期、OS期及毒性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预后因素。结果:GEMOX组和吉西他滨单药组的中位DFS期分别为370 d和520 d(P=0.815),中位OS期分别为803 d和888 d(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毒性多为Ⅰ、Ⅱ度且易于控制,GEMOX组呕吐(30.8%比10.5%,P=0.019)及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38.5%比0%,P  相似文献   
64.
<正>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rotic dissection,TBAD)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1,2]。经过近20年的临床结果验证,TEVAR已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更优于药物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的结果[3.4]。结合其他腔内技术和复合手术技术时,TEVAR也可解决部分弓部病变;然而,该手术仍有自身缺陷,暂时没有摆脱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困扰。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Rotarex在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90例采用Rotarex治疗的PA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arteriosclerosis ...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5-FU代谢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分别施以5-FU为主的辅助化疗,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结果:DPD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无病生存期显著缩短(P=0.047),而总生存期也有缩短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136)。而偈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但TS在晚期肿瘤中表达较高(P〈0.05)。结论:在接受5-FU为主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DPD表达可作为预后的重要指标。TS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视为结直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225)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 筛选出高表达EGFR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分为治疗组(注射(225)和对照组(注射PBS),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价C225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染色(TUNEL)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225对转录因子Spl及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 经C225处理后,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抑,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6.4%±0.3%和3.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并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C225处理后,肿瘤细胞表面EGFR及肿瘤细胞核内Spl的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 C225可有效抑制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但可反馈性上调肿瘤细胞核内转录因子Spl及该药物靶点EGFR的自身表达.不同信号转导通路间可能通过转录因子Spl介导的阻断-转录激活-代偿机制,导致单一靶点阻断后的获得性耐药或使肿瘤细胞维持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68.
不同内固定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几种常用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对比,为临床选择理想的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methacrylate,PMMA)制作人工股骨模型12个,按照人体股骨颈骨折时最常见的Pauwels 70.角用电锯锯断,造成内收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按手术操作方法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3枚空心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和动态套筒式三翼钉不同置人物加以内固定.标本模拟人体单足站立位固定于Instron - 8874液压伺服力学实验测试机上,选择股骨近端15个点作为应变测试点,以10 mm/min加载速度、线性载荷0~1200 N分级加载,测定各组于1200N载荷下各点的应变值、不同载荷下头下沉位移和主压力侧8点的应变值.结果 1200N载荷下各组均在8点处出现峰值,DHS组、3枚空心螺钉组、PFN组和动态套筒式三翼钉组应变值分别为(-700±35)με、(-756±14)με、(-1362±136)με和(3024±127) μ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载荷下,动态套筒式三翼钉组股骨头下沉位移大于空心螺钉组和PFN组(P<0.01),但小于DHS组(P<0.01).同一载荷下,动态套筒式三翼钉组在主压力侧8点处的应变值均比其他三组的应变值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固定组,随着载荷的增大,应变值也逐渐增大.结论动态套筒式三翼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稳定可靠,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义转流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1999年9月至2007年10月39例患者经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静息痛25例,14例足趾溃疡或坏疽,平均踝/肱指数0.19;采用健侧髂外动脉-患侧胴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左转至右22例,右转至左17例.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截肢患者.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0.19术后升至0.94;术前以80 m/min速度行走,跛行距离15~60 m,术后(100~120)m/min行走,距离增至350~500 m或>500 m;术后血管彩超检测胭动脉平均血流速为45 cm/s,胫前(后)动脉术前极少量血流信号,术后平均血流速41 cm/s.35例(89.7%)平均随访3.4年,3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85.7%,其中4例截肢,保肢率88.6%.结论 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闭塞可行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宜全身状态较差,合并有重要器官病变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0.
结肠癌K-ras突变与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结肠癌K-ras基因突变导致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筛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阳性,同时K-ras基因呈突变型及野生型的结肠癌细胞各1株,应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方法)、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标记),检测西妥昔单抗(C225)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同时用K-ras呈野生型和突变型的结肠癌细胞株,分别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成HT29-C225、HT29-NS、SW620-C225及SW620-NS组,给予西妥昔单抗(每3天注射1次,每次0.5mL,共4周)。治疗后,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用TDT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及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移植瘤标本中EGFR信号转导通路中AKT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增殖及凋亡实验显示,西妥昔单抗对不同K-ras基因型的结肠癌细胞均未能显示细胞毒作用。而体内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能明显抑制K-ras野生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对K-ras突变型者抑制作用较差。对K-ras突变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治疗组裸鼠的AKT基因表达率高于对照组。IHC及Western-blot显示,西妥昔单抗治疗组与对照组间AKT蛋白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但西妥昔单抗治疗组裸鼠的p-AKT表达率高于对照组。结论:K-ras突变状态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相关,K-ras突变型者EGFR信号通路中的衔接蛋白AKT呈自主激活状态,该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