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院2004—10/2007—10对收治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复习损伤时X线片、追问病史、踝关节损伤后功能受限情况,确认9例为单纯性胫腓联合分离的漏诊患者,并均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神经外科领域中,像其它外科专业一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是在五十年代初,由Lars莱克塞尔(Lars Leksell)教授发现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这种技术使神经外科医师通过集中照射大脑的深度和最难达到的病变,如脑肿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激光光凝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18-01/2019-01我院收治的120例191眼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单纯激光光凝,30例44眼)、B(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0例46眼)、C(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0例49眼)、D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延迟激光光凝,30例52眼)。激光光凝和/或抗VEGF药物治疗完毕后随访6mo,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观察激光光凝和抗VEGF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BCVA和CMT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1wk,1、3、6mo BCVA和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C、D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CMT均优于A、B组(P<0.05),D组患者治疗后1wk,1、3mo BCVA、CMT均优于C组(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C、D组患者激光参数及次数均低于A组,且D组患者激光参数均低于C组(P<0.05);C、D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均少于B组(P<0.05),但C、D组患者激光次数和注药次数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后延迟激光光凝治疗DR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及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可改善患者BC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激光能量、激光次数及抗VEGF注药次数,同时安全性肯定。  相似文献   
14.
马雪峰 《山东医药》2008,48(20):59-59
自2003年1月始,我科对2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PE)患者行置管引流,效果满意.现报告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结核性PE患者,男9例,女14例;年龄13~86(37.2±11.7)岁.PE中量为8例,大量15例.置管方法:穿刺,取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为穿刺点,或于B超下定位,于胸液最低点的上一肋间隙为穿刺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体骨折的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obb角、水平位移、椎体高度丢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矫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疗效更好,有利于提高术后矫正率,增加内固定系统的稳固性,减少水平位移,降低椎体高度丢失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0岁,因车祸致右踝部组织缺损、功能受限2周,于2007年7月17日入院.入院前,于外院行右踝关节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清创缝合术,术中清除外踝以距骨外侧高度粉碎的骨块后给予关闭创口.查体: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右外踝部约10 cm×15 cm三角形缝合创口,愈合欠佳,创缘苍白,约5 cm×3cm皮肤无血运及皮肤感觉丧失.X线片示:右外踝完全自下胫腓联合以下缺失,右距骨外1/5骨质缺损(见图1).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和体内血管化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因而制约了临床的广泛开展。 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头制备生物衍生骨;体外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再将诱导的成骨细胞接种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制成组织工程骨。取大白兔25只,制成骨膜-桡骨缺损模型,其中5只兔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外20只兔左前肢为对照组单纯植入生物衍生骨,右前肢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术后2,4,8,12周分别取5只兔标本,观察血管面积和缺损区植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面积较大,12周血管面积趋于稳定,接近正常状态;2,4,8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排列规律,12周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结果证实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有较好的血管化进程和力学性能,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生物衍生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生物力学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03  相似文献   
18.
马雪峰  杨爱玲  覃礁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F0003-F0003
岳长生,男,55岁,主任医师,1976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学系。现任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陕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委会常务编委、《中国医学研究杂志》编委等职务。  相似文献   
19.
马雪峰  杨爱玲  覃礁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2):F0003-F0003
赵西侠,女,51岁,197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学院)。毕业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肿瘤科学习工作八年。后又在北京妇产医院学习一年;参加全国放疗学习班两期,为期一年;脱产学习英语一年。现任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妇科肿瘤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妇产科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陕西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宫颈癌防治研究组委员、《抗癌》杂志高级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常务编委等职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16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给予腰穿、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100%栓塞11例,95%栓塞2例,90%栓塞3例。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所有患者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采取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