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探讨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的7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青壮年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价,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70个月,平均(27.5±3.7)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前腕关节VAS疼痛评分为(4.8±1.7)分,术后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为(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术前为(15.3±2.1)°,术后为(26.9±1.7)°;掌屈活动度术前为(18.5±2.7)°,术后为(45.1±3.2)°;前臂旋前活动度术前为(35.7±2.8)°,术后为(71.3±2.1)°;前臂旋后活动度术前为(16.5±2.5)°,术后为(41.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示尺骨远端的正性变异均矫正为无变异,下尺桡关节融合牢固,尺骨远端假关节内无新骨形成。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优3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达85.71%。结论尺骨短缩、下尺桡关节融合术是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手术既保留了腕关节的尺侧支撑,维持了下尺桡关节的稳定,又缓解了腕关节的疼痛并改善了前臂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槲皮素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通过离体细胞模型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Net数据库获取槲皮素药理作用相关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疗效药物靶点数据库(TTD)数据库获取心力衰竭相关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建立槲皮素-心力衰竭靶点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槲皮素抗心力衰竭网络节点进行筛选分析,使用DAVID工具平台对所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离体细胞心力衰竭模型,验证药物的抗心力衰竭作用,为药物的基因预测和验证提供基础。结果 预测结果显示槲皮素与心力衰竭相关靶点23个,其中关键靶点11个,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雄激素受体(AR),凝血因子2(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anus激酶2(JAK2),细胞色素P450家族19A1(CYP19A1),雌激素受体-1(ESR1),肿瘤坏死因子(TNF),C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PTPRC),细胞色素P450家族17A1(CYP17A1)等。结果提示槲皮素可能具有干预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能量代谢调控等生理过程的功能,参与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结论 槲皮素治疗心力衰竭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MMP-9,EGFR等关键基因,参与心血管细胞增殖和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293.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 48例 ,随访时间 1 5— 5 5年 ,平均 3 6年。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38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 ,症状改善 35例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9 1° ,1 5— 5 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3 2°。结论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可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有利于骨融合 ,促进截瘫恢复和防止截瘫复发 ,矫正及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94.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采用股骨粗隆间骨折专用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66例)采用PFNA内固定。结果 118例获随访12~52个月,平均32.6个月。两组扶拐下地活动时间(A组平均3.8 d,B组平均4.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后创伤小、效果良好,而人工股骨头置换创伤较大,是特殊情况下的选择。  相似文献   
295.
目的评估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 2004年3月收治的53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疗效,其中有37例接受手术治疗(21例接受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16例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患者正规抗结核药物化疗9~12个月。结果术后4周37例手术患者腰骶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6周34例患者体质量明显增加,血红细胞沉降率趋于正常。有36例患者术后12个月病灶治愈,1例患者病灶不愈合伴内固定松动。单节段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7个月,双节段平均6.3个月。结论腰骶段结核前路清除病灶和植骨不困难,但内固定安放困难,需联合后路内固定才能保证植骨块的稳定。后路手术能够清除局限于椎间盘和椎管内的病灶,同期完成植骨和内固定。  相似文献   
29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低剂蕈链脲佐菌素(STZ)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大鼠行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等检测,同时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NORLAND)测定大鼠骨密度,原子吸收法测定骨钙含量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组血糖明显升高,糖尿病组空腹血精(16.81±5.39)mmoL/L,正常组(4.33±0.17)mmol/VL,糖尿病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骨密度为1.12±0.10,正常组1.71±0.10,采用两组间t检验,糖尿病组骨密度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骨钙、骨密度、骨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其下降程度与血糖的升高程度呈高度相关性.结论 高血糖导致骨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中也存在着骨代谢和骨转化的异常,因此,早期预防高血糖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7.
298.
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8年收治的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例232例,男148例,女84例;年龄20~76岁,平均37.8岁.术前后凸角度(Cobb角)<30°者65例,30°~60°者147例,>60°者20例.术前Frankel B级13例,C级12例,D级41例,E级166例.48例行单切口双入路手术,184例行经胸或经胸腹Ⅰ期前入路手术.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和结核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实行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1~1.5年.随访内容包括复发率、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23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例术后伤口不愈,形成窦道,经局部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并发症包括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135例,气胸或胸腔积液13例,均无须特殊处理.2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6年.随访期内结核未见复发,所有出现神经损害的66例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或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5°,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2°.所有病例病理检测确诊脊柱结核,107例培养出结核杆菌,阳性率46.1%,40例结核杆菌耐药,耐药率37.4%,其中8例结核杆菌耐多药,耐多药率7.5%.结论:对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经胸或经胸腹Ⅰ期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术;针对性的抗痨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9.
目的探讨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单枚或双枚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PQ、VAS、ODI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数据主要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并观察融合器与上、下椎体界面之间的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最后随访时椎体间融合率100%,无融合失败、融合器移位、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膨胀式融合器可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腰椎曲线,融合率高、创伤小且容易置入,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0.
目的总结和分析骨盆型严重多发性损伤的病情特点,为临床上骨盆型严重多发性损伤应用骨科损害控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61例骨盆型严重多发性损伤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ISS评分、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早期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手术时机、住院时间和Matta评分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及疗效评估。结果本组61例,ISS评分17~50分,平均27.38分。Ⅰ组、Ⅱ组、Ⅲ组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Matta评分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阐明骨盆型严重多发性损伤的概念;②骨科损害控制有利于骨盆型严重多发性损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