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颈椎结核耐药性观察及个体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颈椎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情况;探讨颈椎结核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随访1年以上的颈椎结核病例31例,均在术中取得脓液标本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颈椎结核。检测M.TB分离株对14种抗结核药的敏感性;PCR-SSCP法检测M.TB分离株耐药基因突变。术后不耐药者化疗6-9个月,耐单药者化疗12个月,耐多药者化疗18个月。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2年。结果总耐药率为54.8%,耐多药率为25.8%;在M.TB耐药株中,5种耐药基因(katG,rpoB,rpsL,embB,pncA)突变率为88.1%;M.TB敏感株未检出耐药基因突变。本组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3.5%,总治愈率为96.8%。结论颈椎M.TB产生耐药性与相应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在个体化有效抗痨的基础上,应用病灶清除减压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62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组32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手术前后对患神经功能按Franke分级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恢复1级以上高压氧治疗组22例,对照组11例。结论 减压固定手术配合高压氧治疗更能有效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体内外降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HA)/L-聚乳酸(PLLA)体内外降解进行评价。方法:将自制HA/PLLA cage放人磷酸盐缓冲液(PBS)和植人家兔背肌内降解40周,分段测定材料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生物力学强度。结果:材料在体内外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生物力学强度随时间逐渐下降,前16周下降缓慢,24周后逐渐加快,40周材料在体内外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力学强度下降的百分率分别是43.4%,37.4%.35.9%和26.02%。结论:HA/PLLA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在体内外有较长的降解期。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肾脏移植术后引发手术切口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电生理评估与诊治方法。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7—02/2003—01的同种异体肾移植473例患者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1例,根据患者主诉及物理查体,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协助,明确诊断,行局部物理治疗及封闭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全部行CSEP检查,患侧P1N1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9.05&;#177;0.55)ms、(37.25&;#177;1.55)ms,健侧9为(12.40&;#177;1.05)ms、(37.25&;#177;1.55)ms,差异具显著性意义,证实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均于半年内恢复,无后遗症。结论 肾移植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CSEP检查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手术中牵拉、压迫、低温可能是并发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耐药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8年4月收治的32例耐药胸腰椎结核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17-75岁,平均45.2岁。术前Franke1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8例、D级16例、E级5例。后凸角度(Cobb角)为5°-58°,平均29.2°。根据病灶部位及病变程度,选择经前路、肋横突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在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指导下抗结核治疗18-24个月。随访1.5-4.6年,平均3.4年。结果所有患者均耐受手术,1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X线或CT检查提示全部植骨融合。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9°,26例神经功能恢复至E级,5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C级。结论在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对耐药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与2型糖尿病这两个不同阶段中脂蛋白a(Lpa)的差异以及脂蛋白a(Lpa)在糖尿病足病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参总医院骨内科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组)和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各30例,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足诊断符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IDF顾问组发布的诊断标准。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包括年龄、病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游离脂肪酸、脂蛋白a。结果糖尿病足组与2型糖尿病组患者年龄、病程、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糖尿病足组脂蛋白a(Lpa)高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脂肪酸低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脂蛋白a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示脂蛋白a在动脉粥样硬化或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应重视对其脂代谢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某医院骨内科糖尿病足患者45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皮肤溃破者局部清创、抗感染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将糖尿病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对照组患者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前列地尔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99,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8.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60%,占全部结核病的3%左右.脊柱结核易导致畸形及脊髓神经损害,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观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等仍存在争议[1~6];由于耐药和复治、复发的病例不断出现.脊柱结核的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9.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60%,占全部结核病的3%左右。脊柱结核易导致畸形及脊髓神经损害,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观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等仍存在争议[1~6];由于耐药和复治、复发的病例不断出现,脊柱结核的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0.
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方法及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关于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方法的选择主要由肌腱断端间隙大小、小腿三头肌萎缩情况、患者的年龄和运动水甲决定.结论 陈旧性跟腱断裂大多需手术治疗以恢复良好功能,组织工程化修复肌腱缺损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