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目的评价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及运动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1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性别分层后随机分为研究组156例和对照组15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及运动指导干预,对照组于门诊常规随诊,随访期限1年。对比分析2组患者骨折发生率、活动和害怕跌倒量表评分、骨质疏松知识、依从性、骨密度。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内骨折发生率(2.56%)显著低于对照组(11.54%)(χ~2=9.58,P=0.002)。随访1年时,研究组患者活动和害怕跌倒量表总评分和各维度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骨质疏松知识OKT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5.70,P=0.000),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6.14,P=0.000),男性和女性腰椎(L1~4)及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健康教育及运动指导方法切实有效,可以使患者更好的掌握骨质疏松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增强活动能力、减小害怕跌倒程度、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83.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首次行单节段腰椎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市9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首次行单节段椎管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人口学资料及诊疗、随访评定记录,获得病例资料共1152例。于术前、术后24周±7天分别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评分量表评定腰椎功能,按照功能情况分为优、良、可、差;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手术节段、术前功能、术前疼痛、是否进行一体化康复、有无术后并发症共8个因素纳入分析,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围手术期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的患者术后24周时腰椎JOA评分显著优于接受现行骨科诊疗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R=1.589,95%CI [0.193, 0.733]);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术后24周时腰椎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R=2.300,95%CI[0.112, 1.555])。结论:围手术期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和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这两个因素是首次行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不伴发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获得更良好的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4.
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胫腓骨骨折1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98 4年Rokkanen首先将可吸收内固定物应用于临床以来 ,自身增强聚乙交酯 (SR -PGA)和自身增强聚丙交酯(PLLA)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已广泛应用于关节内骨折和松质骨骨折 ,但尚无应用于下肢负重骨骨折的报道。我院 1998年 6月~ 1999年 6月使用第 2代PLLA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胫腓骨骨折 12例 ,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0~ 5 3岁 ,平均36岁。均为胫腓骨中下段螺旋形、斜形新鲜骨折。 (2 )手术方法 :采用配套器械 ,包括特殊螺丝刀、埋头器和可吸收棒助进器各…  相似文献   
185.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胸腰椎结核 34例行后路椎弓根器械内固定、一期或二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 ,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 9个月 ,并随访 3~5年。术后 2~ 4周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 ,4~ 8周红细胞沉降率基本正常。术后 4~ 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 ,脊柱后凸平均矫正 15°。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束后随访 2~ 4年 ,结核病灶无复发。作者认为脊柱结核手术中应用椎弓根器械固定 ,术后能立即恢复脊柱稳定性 ,免除患者长期卧床之苦 ,且脊柱后凸矫正理想。经椎弓根内固定能够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和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6.
髓核假体-柔性稳定系统的在位生物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髓核假体置换是治疗下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制备的髓核假体进行在位生物力学分析, 并仿真设计了由髓核假体、弹性翼状编织物和钛合金螺钉组成的柔性稳定系统, 以防止髓核假体发生在位失稳。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 该髓核假体在静载荷下没有发生明显的失稳现象; 柔性稳定系统可解决髓核假体在运动状态下潜在的失稳问题; 采用低模量Ti合金材料有助于避免固定螺钉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87.
目的:研究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通过去势大鼠服用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后观察其股骨生物力学特性、骨矿含量和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的变化。结果: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能增加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的最大栽荷、弹性模量和结构硬度及骨矿含量,可提高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的水平。结论: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8.
目的观察经皮射频消融、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19例椎体血管瘤患者应用经皮射频消融加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3个月~1.7年,对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7年的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的胸、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无复发,JOA评分术后即刻27±2分,较术前20±3分明显升高,VAS和Oswestry评分术前分别为7.8±1.2分和18±12分,术后即刻分别为1.8±0.6分和9±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加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9.
Mobi-C人工颈椎间盘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6月,收治符合颈椎间盘置换指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9~54岁,平均45.2岁。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病程4d~5年,平均1.2年。病变节段:C3、41例,C4、52例,C5、67例,C6、75例,C4、5合并C5、62例,C5、6合并C6、73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MRI检查。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ADR,共植入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25枚。所有患者术后定期摄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0分(COA)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脊髓功能;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40)。随访期内未见异位骨化。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A评分分别为(32.10±2.96)分和(38.2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8,P=0.000);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77.2%±5.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5.10±1.29)分和(3.2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5,P=0.000);NDI评分分别为(39.20±3.80)分和(29.40±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39,P=0.000)。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ADR治疗退行性颈椎疾患,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0.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脊柱结核窦道合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4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脊柱结核窦道合并感染的患者行窦道病灶清除、术中冲洗、留置VSD治疗,术后逐步拔除VSD泡沫引流管,辅以抗感染、抗结核治疗,10d后封闭伤口。结果术后引流口及切口均愈合良好。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引流口及切口均无窦道形成。所有患者窦道封闭后,根据具体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术式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脊柱结核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 VSD在脊柱结核窦道合并感染治疗中,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结核窦道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为脊柱结核脓肿破溃形成窦道及窦道复发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